>“真正的力量,从来不在魔杖尖端,而在倾听的耳畔。”
他合上文件,抬头望向窗外。
伦敦的夜空,罕见地出现了极光。
绿与紫的光带在云层间舞动,形状竟似一张巨大的耳朵,静静地聆听着大地的呼吸。
数日后,希恩收到一封匿名信。没有署名,只附着一片干枯的玫瑰花瓣。信纸上写着:
>我曾亲手签署三十九份清除令。
>如今我把这些名字刻在我家的墙上,每天清晨诵读一遍。
>昨晚,其中一个名字突然发光。
>是个叫莉娜的小女孩,死时九岁。
>她在我的梦里说:“谢谢您终于记得我。”
>我哭了很久。
>原来宽恕,是从记住开始的。
希恩将信放入笔记本夹层。
他知道,这场变革不会一帆风顺。仍有人恐惧共情,仍有人坚持“秩序高于理解”,仍有势力试图重建旧有的控制体系。但他也看到,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主动提交心象日志,越来越多的教师学会用“你感觉怎么样”代替“你怎么回事”。
第八把椅子仍在旋转,但如今,常有学生坐在它旁边,轻声讲述自己的故事。有时,椅子会微微倾斜,仿佛真有谁在倾听。
而第九席,则始终空着。
不是无人可坐,而是它本就不该被占据。
它是象征,是灯塔,是提醒世人:总该有人愿意站出来,只为让一个声音不被淹没。
某个月夜,希恩再次来到湖边。
笔记本自动翻开,新文字浮现:
>“有人说,我们正在创造一个软弱的世界??人人都哭,处处是情绪,魔法变得不像魔法。”
>可我想问:如果魔法不能让人更懂得爱与痛,那它还有什么意义?
>我们不是在削弱力量,而是在重新定义它。
>真正的强大,是听见哭泣而不转身离去。
>是明知会被伤害,仍选择理解。
>是哪怕全世界都说‘你错了’,你还能对那个颤抖的灵魂说:‘我在这里。’”
他合上本子,仰望星空。
八颗星环绕北极,第九星悬于其上,微弱却恒久。
风起了,带着湖水的清香,拂过他的发梢。
而在那风中,他仿佛听见无数声音交织成歌:
??有孩子的笑声,老人的叹息,恋人的低语,战士的告别……
??有道歉,有感谢,有思念,有原谅……
??有千万句迟来的话语,终于找到了出口。
希恩闭上眼,轻声回应:
“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