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小说

秋天小说>开局继承一座古镇[古穿今] > 179番外三(第2页)

179番外三(第2页)

一个小时后,一名学生突然摘下耳机,脸色苍白:“老师,我听见了……有人在哭。是个女人,在求‘别拆我的家’。”

另一人接道:“我看到画面了!一个小男孩躲在柜子里,外面有人砸门……墙皮剥落的地方,有一道抓痕,很深,像是孩子指甲留下的。”

赫妍点头:“这就是墙体记忆。每一块砖、每一寸灰浆,都藏着曾经的情绪与事件。它们不会说话,但会共鸣。你们听到的,是百年前某个夜晚的真实回响。”

她转向门外的周临川:“你也进来听听。”

周临川迟疑了一下,接过一副耳机戴上。刚接入系统,一阵尖锐的嗡鸣刺入脑海,紧接着,他猛地捂住头,踉跄后退。

“怎么了?”沈砚舟扶住他。

“我……我听见一个男人在骂……他说‘旧东西该烧了’……还有火……烧焦的味道……”他喘着气,眼神涣散,“那声音……好像是我父亲……”

赫妍神色骤变。她迅速调出档案记录,翻到西街37号的历史资料。一页泛黄的手写笔记跃入眼帘:

【民国二十三年,周氏族人周德昌执意拆除祖宅改建洋楼,遭全族反对。其子年仅八岁,藏于夹墙中目睹全程。三日后,宅焚于火,疑为人为纵火。周德昌重伤,终身瘫痪。】

“你父亲……是不是从小就讨厌这座古镇?”赫妍问。

周临川怔住:“他……一直说这里是坟墓,困住了所有人。他拼命让我读书,就是要我离开这儿……可他临终前最后一句话是……‘对不起爹……我没守住……’”

他的声音哽咽了。

赫妍轻轻拍了拍他的肩:“有些罪,不止属于个人,也属于时代。但墙记得真相,也会原谅悔意。”

当晚,周临川主动申请参与夜间巡护。他独自提灯走过东巷,忽然发现一段矮墙缝隙中透出微弱蓝光。他凑近查看,竟是几粒发光苔藓正在缓慢爬行,像在书写某种符号。

他急忙唤来赫妍与沈砚舟。三人蹲在地上研究良久,终于辨认出那是一段残缺的《共筑调》旋律编码,用的是古老织心阵的加密方式。

“这不是自然生长。”沈砚舟皱眉,“是人为植入的信息流。”

“而且方向指向地下。”赫妍补充,“有人在试图唤醒深层地脉节点。”

次日,他们组织挖掘,果然在墙基之下发现一处隐蔽密室。里面陈列着数十个陶罐,每个罐口封蜡,贴着姓名标签:**王大娘、阿福叔、陈绣姑……**都是几十年前默默修墙的普通人。

打开其中一个,里面并非遗物,而是一卷录音胶带与一封信。

信是用毛笔写的,字迹苍劲:

>“吾等深知,声脉之力非一人可承。今将毕生所感所记录于磁带,藏于此处,待后人拾得。若闻此音,请代吾再唱一次《守城歌》,不必署名,不必纪念。唯愿墙不断,灯不灭。

>

>??丙辰年冬,无名守墙团”

赫妍颤抖着手播放第一卷录音。沙哑的歌声响起,伴随着风声、锤击声、孩童嬉笑,还有雨滴落在瓦片上的节奏。那不是完美的演唱,甚至跑调严重,却饱含深情,仿佛每一个音符都被汗水浸透。

她当即召集全镇,宣布举行“复声仪式”:凡拾得录音者,须亲自学唱其中片段,并在原址吟唱一遍,完成传承闭环。

七日内,十二段录音全部激活。每当歌声响起,相应区域的墙体便会轻微震颤,裂缝中钻出嫩绿新藤,宛如新生血管。

而在第七夜,当最后一段歌声落下时,账魂木突然喷涌出大量银白色汁液,顺着根系渗入地底。紧接着,整座古镇的地基发出低沉轰鸣,仿佛某种沉睡已久的机制被重新启动。

沈砚舟紧急调用地质监测仪,震惊地发现:一条早已被认为中断的古代声脉主干道,竟然开始恢复传导!

“这不是简单的修复系统。”他喃喃道,“这是一个活的记忆网络。它不仅能存储,还能进化……甚至……自我选择传递者。”

赫妍望着星空,忽然明白了什么。

“所以账魂木选中的不只是名字,而是频率。谁能与墙同频共振,谁就能成为新的节点。”

风波并未就此平息。

半个月后,一名自称“记忆工程师”的外籍专家抵达古镇,带来一套名为“神经映射同步器”的设备,声称能通过脑波扫描提取人类对古建的情感记忆,并将其数字化上传至全球共享平台。

“我们可以让全世界的人都体验你们的文化。”他在讲座上自信地说,“无需亲临,也能感受修墙时的温度。”

赫妍请他参观了一处刚修复完毕的老厨房。灶台边还留着主人多年前刻下的孩子身高标记,墙上挂着褪色的端午艾草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