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于舅舅害怕会连累到自家,便一力主张交出温嘉荣这个外甥,向新登基的皇帝表忠心。
毕竟于家的姻亲温家在夺嫡之争中站错队了,于家也很可能会受到牵连,如今把温家遗孤的外甥抛出去当投名状,或许还能获得新帝的看重。
于外祖对温嘉荣这个外孙再如何有情谊,也抵不过整个于家的安危和前程重要,于是就被于舅舅给说服了。
温嘉荣被交给了当时搜查他的官兵,被按照处置送进宫成了罪奴小太监,开启了他痛苦的一生。
所以改名的曹嘉荣现在还记得自己舅舅当年那迫不及待想抛开他这个烫手山芋的嘴脸。
于外祖已经去世了,继承家主之位的就是于舅舅,正好曹嘉荣对于舅舅恨之入骨,他毫不犹豫的展开了对于家的报复。
于家在京城早已经沦落为普通家族了,当年于家虽然没有受到姻亲温家的牵连,被新帝清算,但家族也是每况愈下,日落西山,勉力支撑。
按理说这样的小家族是没资格入得了北厂的眼,曹靖连陷害都懒得陷害这种小家族,因为分量太小,连杀鸡儆猴的作用都起不到。
但曹嘉荣将于家加入了名单,曹靖也就只是扫一眼便通过了,北厂将于家一起给收拾了。
于家人进了诏狱之后,曹嘉荣还特意去欣赏了一番他的好舅舅在诏狱酷刑下哀嚎的惨状,他压根就没想过于家人能活着从诏狱里出来。
毕竟在他的授意下,诏狱的狱卒是堵住于家人的嘴然后逼问他们‘招不招?’,他们就算想编造一个口供都没机会开口说话,这种情况下他们只会因为‘嘴太硬不肯招’死在诏狱里。
没想到今日竟然收到了有人在诏狱里劫走他那位舅舅和大表哥的消息。
这可真是太糟糕了!
曹嘉荣几乎是第一时间就想到了给自己写了那封揭示他真实身世的信的幕后黑手。
如果劫走于家父子的人就是那个幕后黑手,于家父子就会成为对方拿捏在手的他的身世证据。
曹嘉荣这张脸,与他的母亲于氏长相很相似,温夫人于氏作为内宅妇人,见过她的人并不多,温家完蛋之后,于氏自尽身亡,时隔多年,也没几个人还记得温夫人的长相了。
但于家人作为温夫人的娘家人,肯定还记得温夫人的长相,别的不说,同样被劫走的那位于家大表哥就跟曹嘉荣长得有几分相似。
于家舅舅年轻时也与曹嘉荣这张脸长得有几分相似,只是如今年龄大了,发福了,样貌大变才看不出来相似之处。
但两者到底是有血缘关系的,于家父子落到那个知晓他真实身世的幕后黑手手里,曹嘉荣简直是寝食难安。
曹嘉荣相当震怒的亲自带人去诏狱调查这起劫狱案,想知道对方究竟是怎么劫狱的。
不过真相倒是用不着他如何深入调查,对方劫走于家父子的方式很简单,里通外合,内外勾结。有内鬼帮助的情况下,再加上也没人觉得谁有那个胆子敢来劫诏狱,管理有漏洞,守卫有放松,就出了这样一桩惊天劫狱案。
这件事很快也惊动了曹靖,毕竟诏狱是在北厂的管理下出了劫狱这事,而北厂一把手是曹靖,皇帝要是怪罪下来,头一个遭殃的就是曹靖,他怎么可能不上心?
曹靖带人来诏狱时,脸色阴沉得可怕,几乎冷到是要掉冰渣子了。
曹靖来了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提审于家人:“说!究竟是谁救走了那两个家伙?!”
剩下的于家人都很懵逼,他们也不知道啊,他们什么都不知道,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被抓到诏狱,也不知道为什么家主和大少爷会被人劫狱救走。
于家人的一问三不知,在曹靖看来就是一个个都是硬骨头,为了保护家主和少主,全族都是硬骨头,不肯吐露一个字。
曹靖震怒:“不说是吧?好好好,本公公最喜欢的就是硬骨头,本公公倒是要看看,是你们的骨头硬,还是我的刀口硬!”
于家二爷作为于家家主的亲弟弟,是除了于家主和大少爷之外于家分量最重的男丁,曹靖觉得他肯定知道,第一个就是提审的他。
他已经被曹靖用酷刑招呼了一番,此时整个人意识都快模糊了,听见曹靖这震怒的话语,于家二爷一个激灵又意识清醒了,他双眼被自己的血糊住了,看着不远处红彤彤一片中坐着的曹靖的身影,没忍住‘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哭得很大声也很伤心:“我没嘴硬啊,我是真的什么都不知道啊,我那该死的大哥什么也没告诉我,他带着侄子自己跑了,也没想过管我们的死活啊,谁要包庇那两个混蛋啊,要不是真不知道他们是被谁救走的,我不要你们审就主动说了……”
当年于家能为了自家利益出卖温嘉荣这个亲外孙,如今于家人也能为了自个儿的利益出卖家主和继承人。
毕竟命只有一条,活着才是最重要的。更何况还不止有自己的一条命,还有父母妻儿兄弟姐妹等重要亲人。谁愿意为了抛下他们逃狱的家主父子俩搭上全家的性命啊。
第213章我才不当忠仆呢!
曹靖看着于家二爷哭得如此真情实感,不禁有些犹疑,毕竟代入一下,换做自己是于家主,在有逃狱的机会,也肯定会优先自己逃走,还能再带一个人的话,那肯定也是带自己的继承人,至于家族其他人都没有自己和继承人重要,可以抛弃。
而这些被抛弃的于家人,当然也就没资格知道太多了。
但曹靖还是不甘心,就算猜到于家剩下这些弃子大概率什么也不知道,他也还是把人全都用刑审问了一遍,没能问出多少有价值的情报,还是让他很失望。
站在曹靖身后一直充当木桩保持沉默的曹嘉荣也听完了对于家人的审讯,他提心吊胆的就担心于家人会在酷刑中想到什么说什么,然后把当年温嘉荣的事情说出来,暴露了他的身世。
毕竟他曾经因为执念在有机会当曹靖义子时,曹靖问他叫什么名字,他只改了姓,没改名,嘉荣这个名字虽然不算罕见,但太过巧合的重名,就可能让曹靖怀疑上他。
于家有个叫温嘉荣的外孙因为父族被抄成了皇宫罪奴小太监,然后六岁就入宫当太监的他请求曹靖给他赐名曹嘉荣,这种巧合实在太让人容易联想了。
好在于家主也知道自己当年力主抛弃亲外甥的行为太不厚道,也会羞愧逃避,下令封口此事,当年知道这件事的人,只有早已去世的于外祖和外祖母,于舅舅和舅母。
于舅舅就是如今的于家主,他已经被救出了诏狱,而舅母则是如今的家主夫人张氏,张氏在得知自己丈夫和嫡长子抛下她和一双年幼的嫡子嫡女逃走之后,就陷入了呆滞状态,哪怕被用刑也没能供出什么有用的东西,显然是心神被刺激狠了,有些失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