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小说

秋天小说>命天令 > 第42章 归程归复堂暖(第1页)

第42章 归程归复堂暖(第1页)

队伍出紫烟城时,晨光己漫过官道两侧的树梢,将青石板路染得暖融融的。墨林走在李嫣然身侧,指尖还捏着苏若若给的蜜饯布包,布包里的杨梅干透着淡淡的甜香,让他想起昨日集市上的烟火气。庆王骑马走在队伍最前,藏青色锦袍被风拂得微动,不时回头与身旁的匡一何说着话,神色间少了几分朝堂威严,多了些归乡的轻快。

“归复堂离这不远,顺着官道走半个时辰便到。”李长歌走在另一侧,手里把玩着关贤送的折扇,扇面上的墨竹图笔触清雅,“赵乘风和陈沁然当初随庆王来紫烟城时,身子就不大爽利,匡一何便先将他们安置在归复堂,算着日子,也该养得差不多了。”

李嫣然点点头,目光落在前方的路:“他们在先前的地方受了些累,能在归复堂静养半月,想来能缓过来。墨林你初来这时日,不也闹了几日不适?有大夫照料总是好的。”

墨林“嗯”了一声,目光掠过路边的草丛。草丛里藏着几朵小野花,粉的、黄的,被晨露沾着,透着生机。他想起在仙域时,脚下皆是玉石铺就的路,虽华丽,却少了这般踏实的质感——这世间的路,每一步都踩着烟火气,连风吹过的味道,都带着草木的清香。

约莫走了三刻钟,前方隐约出现一处院落,青砖灰瓦,门口挂着块梨木牌,上面“归复堂”三个大字是用隶书刻的,字体浑厚,被岁月磨得泛着温润的光。院墙外种着几棵老槐树,枝叶繁茂,将半个院子都遮住,树下摆着两张石桌,几个穿着粗布衣裳的人正坐在石凳上喝茶,看模样像是来求医的百姓,说话声轻轻的,混着风吹树叶的“沙沙”声,透着股安宁。

“到了。”庆王勒住马,翻身下马,匡一何紧随其后。庆王整理了一下衣袍,迈步走向归复堂门口,墨林、李嫣然和李长歌也连忙跟上。刚到门口,就见一个穿着灰布长衫的伙计迎了上来,约莫十五六岁的年纪,脸上带着青涩的笑:“几位客官是来看病的?还是找人?”

“我们找赵乘风和陈沁然。”匡一何上前一步,语气温和却带着几分沉稳,“半月前他们在此静养,不知如今身子如何?”

伙计一听“赵乘风”和“陈沁然”的名字,眼睛立刻亮了:“是赵小哥和陈姑娘啊!他们在东厢房住着呢,这几日气色好了不少,方才我还见陈姑娘在院里摘薄荷呢!我这就去通报!”说着,转身就往院里跑,脚步轻快得像阵风。

庆王站在门口,目光扫过归复堂的院落。院内铺着碎石路,路两旁种着些草药,薄荷、紫苏、金银花,绿油油的一片,叶片上还沾着晨露,空气中满是草药的清香。几间厢房的门窗都敞开着,能看见里面摆着的木床和书桌,桌上放着笔墨纸砚,还有摊开的书页,透着股雅致。

“这归复堂倒像是个静养的好地方。”李嫣然轻声说,看着院里晒着的草药,“比客栈清净,又有大夫随时照料,难怪他们愿意在这待着。”

正说着,就见东厢房的方向走来两个人。前面的是个穿着月白色长衫的青年,面容清俊,身形比半月前挺拔了些,正是赵乘风;他身旁跟着个穿浅粉色衣裙的姑娘,眉眼清秀,脸色透着健康的红润,正是陈沁然。两人看到门口的庆王等人,眼中立刻露出惊喜,快步走了过来。

“庆王殿下!”赵乘风走上前,拱手行礼,声音比半月前响亮了不少,“您怎么来了?不是说今日启程回王府吗?”

陈沁然也跟着行礼,脸上带着浅笑:“嫣然姐姐,长歌,墨林,你们也来了。快进院里坐,外面太阳渐大了。”

庆王笑着扶起赵乘风:“听闻你二人身子还没好利索,便绕路过来看看,顺便接你们一同回王府。如今瞧着,气色倒是比来时好了许多。”

“多亏了归复堂的张大夫。”赵乘风笑着说,语气里满是感激,“前几日总咳,夜里也睡不安稳,张大夫每日来诊脉,开的汤药喝了三日,咳就轻了;沁然先前总头晕,张大夫给配了些薄荷和陈皮,泡在水里喝,如今也不晕了。”

陈沁然点点头,抬手拢了拢耳边的碎发:“张大夫还说,今日再喝最后一副药,就能彻底好利索了,正好能跟殿下一同启程。”

匡一何闻言,笑道:“那可真是巧了,省得我们再惦记。不如请张大夫出来,我们再问问你二人的身子情况,若是真的无碍,咱们便早些动身,也好赶在日落前到下一个驿站。”

“我这就去请张大夫!”赵乘风说着,转身就往西厢房走。陈沁然则引着庆王等人往院里的石桌走去,伙计早己端来了茶水,放在石桌上,茶杯是粗瓷的,却洗得干干净净,茶水是薄荷茶,喝一口沁凉解渴,正好压下晨间赶路的燥意。

墨林坐在石凳上,看着陈沁然。她比半月前胖了些,脸颊透着淡淡的粉,说话时眼神明亮,透着活力。他想起自己刚到这时日时,也是这般虚弱,若不是李嫣然和李长歌照料,怕是要许久才能缓过来——这世间的情谊,不像仙域那般淡薄,多的是这般互相照拂的温暖。

没一会儿,赵乘风就领着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走了过来。老者穿着藏青色长衫,袖口磨得有些发亮,手里拿着个深棕色的药箱,药箱上刻着简单的“张”字,面容温和,眼神清亮,正是归复堂的张大夫。张大夫走到庆王面前,拱手行礼:“老朽见过庆王殿下。”

“张大夫不必多礼。”庆王笑着起身,“劳烦你照料赵乘风和陈沁然这半月,本王感激不尽。不知他们二人如今身子如何,可否适合长途跋涉?”

张大夫走到石桌旁坐下,先给赵乘风把了脉。他指尖搭在赵乘风的腕上,眼睛微闭,片刻后才点头:“赵小哥的脉象平稳,气息也匀了,风寒己无大碍,只是还需注意保暖,不可再受风寒;陈姑娘的脉象也比来时有力,水土不服的症候己消,气血也足了,长途跋涉是没问题的。”

说着,他又转向陈沁然,指尖轻轻搭在她的腕上,片刻后笑道:“陈姑娘这几日想必睡得安稳?脉象里的虚浮气己散,只是还需再补补气血,老朽己给你们备了些草药,路上若是有些不适,煎了喝就能缓解。”

张大夫从药箱里拿出两个纸包,分别递给赵乘风和陈沁然。纸包用麻绳系着,上面贴着张小纸条,写着草药的用法:“这是给赵小哥的驱寒药,每日煎一副,早晚各喝一次;这是给陈姑娘的补气血的药,里面加了红枣和桂圆,煎的时候可以放些冰糖,不苦。”

赵乘风和陈沁然接过药包,连忙道谢:“多谢张大夫。”

庆王闻言,彻底放下心来:“有张大夫这句话,本王就放心了。不知此次诊治和住宿,需多少银两?本王让匡一何一并结算。”

张大夫摆摆手,笑着说:“殿下客气了。赵小哥和陈姑娘性子温和,每日也不麻烦,些许草药和住宿,值不了几个钱。再说,老朽开这归复堂,本就是为了给人瞧病,不是为了赚大钱。殿下若是实在过意不去,日后若是有百姓来王府求助,多照拂几分便是。”

匡一何上前一步,从怀里掏出一锭银子,递到张大夫面前:“张大夫医者仁心,我们敬佩。但这银两您务必收下,一来是药费和住宿费,二来也是殿下的心意,望您不要推辞。”

张大夫推辞了几次,见庆王态度坚决,只好收下,叹了口气:“那老朽就却之不恭了。日后若是殿下或诸位有需要,随时来归复堂,老朽定当尽力。”

庆王笑着点头:“好,日后若是有机会,定再来叨扰。时辰不早了,我们也该启程了,免得误了行程。”

众人起身,赵乘风和陈沁然回东厢房收拾行李。墨林跟着庆王站在院里,看着赵乘风收拾东西的身影,忽然想起自己刚到这时日时,也是这般带着简单的行李,茫然却又期待地往前走。他转头看向李嫣然,正好对上她的目光,李嫣然笑着点了点头,眼中满是默契——他们都是从另一个地方来的人,如今在这世间有了同伴,有了牵挂,不再是孤身一人。

没一会儿,赵乘风和陈沁然就提着行李走了出来。赵乘风的行李是个深蓝色的布包,里面装着几件换洗衣物和张大夫给的药包;陈沁然的行李是个浅粉色的布包,比赵乘风的小些,里面除了衣物和药包,还放着一小盆薄荷,是她在院里种的,说要带在路上,泡水喝能解暑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