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小说

秋天小说>豪商·女强 > 5055(第6页)

5055(第6页)

同样一匹提花缎,在杭州进货只要十八两上下,t运到固县卖四十两,可到了京城,竟摇身一变涨到七十两!

七十两啊!

那可是足足七十两!

当年的新米、新面才几文钱一斤?肥猪肉不过十五文,食盐也才四十文,七十两都够一大家子活好几年了。

可到了京城,竟只够富贵人家几件衣裳!

“这也难怪,产地太远,路上开销太大,这是其一。”明月说,“其二,买同样大小的一家铺面,固县只要二百两,杭州就要八百两,可放在京城,你猜多少?一年的租金都二三百两了!听说还要额外交一样甚么清扫街面的税,只怕雇伙计也贵。再者咱们在城里转了这几天,你可看见几处菜园子?怕不是都从城外运过来……你瞧,甚至还有卖水的!”

开封城有河,但因人畜、产业众多,许多河段被污染,早已无法饮用。而拥有独立水井的人家极少,剩下的,只能买水喝,否则就要单独分出一个壮劳力去城外挑水,还不如买水合算。

羊毛出在羊身上,各项本钱降不下来,货物卖价自然也要高,否则根本赚不到钱。

苏小郎唏嘘时,明月就在想,那么我呢?我的这批布在京城该卖多少银子?

现在她拿货量大,又省了二道贩子扒皮,上等湖丝胚布约合三两八钱,大头反而出在染色上。许多染料本就昂贵,似霞染中会大量用到的紫草、朱砂,静水流深中必不可少的碌青,尤其后二者皆为矿物染料,价格不菲,折算下来,每匹布的染料成本就在五两多、近六两,胜过胚布本身。

染色后又要固色,每匹再加半两。

到这一步,单匹布的成本就近十一两。【注1】

再加一成税,十二两。

北上一路包船过来,有点远,二十两,再加她和苏小郎日常三餐,每匹分摊近一两,成本上升至十二两。

返程同理,再加一两,十三两。

这些还不算染坊那边日常损耗、人员开销、维系客人的走动……

既然是好货,打从一开始就不能走薄利多销的路子。

若在固县,每匹至少要卖到三十五两才算赚钱。

那么在京城呢?

若照长远打算,明月必须保证己方售价和本地同类型布料价格持平。考虑到是尚未问世的新式样,奇货可居,甚至可以再高一些……

接下来的三天,什么都没有发生,明月和苏小郎每天只是吃了睡,睡了吃,白天四处逛,晚间空发呆。

苏小郎得空就勤练武艺,因为最近几日太过安逸,他发现自己竟然有点长胖了……京城的好吃的真的太多了!他挣得那点钱,几乎全进肚子里去了。

知道前头忙,明月也不过去打扰,晚上回来就练字,也逼着苏小郎背诵《千字文》,同时每天坚持让他认一个字,第二天一早检查。

苏小郎苦不堪言。

他觉得读一天书比练一天武瘦得都多,身心俱疲!

直到腊月初七这日,傍晚明月又在抓着苏小郎认字时,前院突然有人传话来,说常夫人有事请她过去。

明月和苏小郎同时松了口气。

前者是因为多日来的悬念终于要迎来结果,后者则是可以偷懒了。

“不许偷懒!”明月一眼看穿他的小心思,“明早我要检查的,你若答不出来,也不用跟着我回杭州,直接回家读书去吧。”

苏小郎:“!!”

必杀技无需太多,一招鲜走遍天下,明月略整理下衣裳,扬长而去。

“谁?”明月已然无法思考。

我刚才听见了什么?

谁要见我?

我要去见谁?

“武阳郡主。”常夫人对她的反应毫不意外,微笑着重复了一遍。

“郡主,”明月仿佛听见自己的脑筋嘎巴嘎巴响了几声,良久方重新运转起来,“郡主是……”

武阳郡主是哪位她不知道,但“郡主”二字的意思还是明白的:王爷的女儿,皇上的侄女!

皇亲国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