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婴进了太后的宫殿,给太后和景帝行完礼。
景帝马上任命他为将军,让他带兵去救齐国。
窦婴却连连摆手:“陛下,我这人能力不行,最近还生病了,您还是另找高人吧!”
景帝一听就知道,窦婴这是还记着以前的仇呢,不想出力,好说歹说劝了半天,窦婴还是不答应。
景帝脸一沉,严肃地说:“国家都快完蛋了,你作为皇亲国戚,难道要当吃瓜群众吗?”
窦婴一看景帝急眼了,再偷偷瞄一眼太后,发现太后脸上也有点不好意思,知道不能再作了,这才勉强答应下来。
景帝马上封窦婴为大将军,还赏赐了一千斤黄金。
窦婴也不含糊,说齐国得救,赵国也得打,顺便推荐了栾布和郦寄,让他们分别统兵。
景帝一听,行,就这么办!
窦婴领命后,在京城先搭了个临时指挥部,把皇帝赏的一千斤黄金往走廊上一放,然后召集将士分配任务,需要用钱首接去走廊拿。
没几天,黄金就分光了,但窦婴自己一毛钱没拿,底下的将士感动得稀里哗啦,干活儿贼卖力。
窦婴正忙着准备出发去荥阳,没想到老朋友袁盎大晚上来敲门。
窦婴赶紧把人请进来,两人就开始聊起了时事。
袁盎一开口就放大招:“七国造反,都是吴王挑的头,而吴王造反,全是晁错给逼的!陛下只要听我的,保准能平乱!”
窦婴之前和晁错就不对付,听袁盎这么一说,瞬间感觉找到了“战友”,一拍即合,当晚就留袁盎在指挥部住下,说要把这事儿奏明皇帝。
袁盎心里乐开了花:“晁错啊晁错,看你这次还怎么嚣张!”
原来袁盎和晁错那可是死对头,在朝廷上都不一起聊天。
晁错当上御史大夫后,说袁盎收了吴王的好处,害得袁盎被罢官成了平民。
现在吴楚造反,晁错又想旧事重提,弄死袁盎,要不是有人求情,袁盎早就凉了。
所以袁盎这次来找窦婴,就是想借他的力,趁机搞垮晁错。
景帝听说袁盎有“锦囊妙计”,立马召见。
袁盎进去一看,好家伙,晁错也在,心里警铃大作。
景帝问:“吴楚造反,这事儿咋整?”
袁盎淡定地说:“陛下别慌,小场面!”
景帝可不傻:“吴王靠着山里的铜矿铸钱,靠着海边煮盐,招揽了一堆豪杰,现在头发都白了还敢造反,要是没点把握,能轻易动手?你咋能说不担心呢?”
袁盎又忽悠道:“吴王就靠着铜和盐,哪有什么真豪杰,不过是纠集了一群小混混、亡命之徒,乌合之众罢了,根本不足为惧!”
正说着,晁错进来汇报军饷的事儿,一时半会儿走不了,只能在旁边干听着。
听袁盎说了几句,晁错就不耐烦了,插嘴道:“袁盎说得对,陛下准备好粮草就行!”
可景帝这会儿一门心思只想听袁盎的计策,追着问到底有啥办法。
袁盎贼兮兮地说:“我这计策得保密,不能让别人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