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小说

秋天小说>守墓人之玩转东汉 > 第41章 潜龙在渊(第1页)

第41章 潜龙在渊(第1页)

冬去春来,山间的积雪渐渐消融,露出底下的泥土和点点新绿。然而,骊山脚下的这个春天,却并未带来多少暖意,反而因为那本遗失的书籍和“鬼市”的阴影,让茅屋内的三人心中始终笼罩着一层寒意。

自李家集归来后,张文轩仿佛变了一个人。他不再像之前那样,时常会因为一点小小的成功(比如肥皂卖得好、陷阱捕到猎物)而流露出喜悦。他的眼神变得更加沉静,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峻。脚踝的伤势在精心调养下逐渐痊愈,但他走路的姿态却更加沉稳,每一步都像是经过深思熟虑。

他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两件事上:第一,疯狂地提升“净衣石”的产量和质量;第二,近乎苛刻地锻炼自己的身体和学习生存技能。

茅屋后的那个小山洞,被进一步扩大和加固,成了真正的秘密作坊。张文轩改进了制作流程,和王飞燕一起,利用春季河水上涨,巧妙地引了一小股活水进来,用于漂洗和提供动力(通过简易的水轮带动捣药杵),大大提高了效率。他还尝试加入了更多种类的草木灰和油脂,甚至冒险采集了一些带有特殊香气的植物,制作出不同功效和香型的肥皂,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与赵货郎的交易依旧在进行,但变得更加谨慎和隐秘。交货地点不再固定,时间也更为随机。赵货郎似乎也因为“鬼市”一事对张文轩多了几分敬畏,交易时绝口不提旧事,只谈买卖,付钱爽快。通过这条渠道,他们换取了更多的粮食、盐巴、布匹,以及——最重要的——铁料。

张文轩用积攒的铁料,不仅请孙铁匠打造了几把更锋利的匕首和柴刀,还精心制作了一些小巧而致命的玩意儿:带倒刺的铁蒺藜、能弹射短针的机括、甚至还有利用弓弦原理改装的、可以单手发射的袖箭。他将这些武器分给王飞燕和王翁,并强迫他们学习最简单的防身技巧。

每天清晨,天还没亮,张文轩就会起床,在茅屋前的空地上练习跑步、跳跃、攀爬,以及用木棍模拟匕首的格斗动作。他不再是那个手无缚鸡之力的网络写手,生存的压力和肩上的责任,逼着他向一个真正的战士转变。王飞燕在他的带动下,身体也强壮了不少,眼神里少了几分怯懦,多了几分坚毅。

除了身体的锻炼,张文轩更多的时间是跟着王翁学习。学习这个时代的语言、习俗、地理、乃至星象和草药知识。他像一块干涸的海绵,疯狂地吸收着一切可能有助于生存的信息。他不再仅仅将王翁视为一位需要照顾的老人,而是将他当作一部活着的、承载着这个时代智慧的百科全书。

“翁伯,”一天晚上,张文轩在帮王翁煎药时,看似随意地问道,“您年轻时走南闯北,见识广博。您可曾听说过,有什么方法……可以找到‘鬼市’,或者……接触到了解‘鬼市’的人?”

王翁正在翻看一本破旧的药书(那是他年轻时行医的残留),闻言手指一顿,抬起头,昏黄的灯光下,他的眼神复杂难明。

“文轩,你……还是放不下那本书?”他叹了口气。

“放不下。”张文轩的回答简单而坚定,“它就像一根刺,扎在我心里。不出,我寝食难安。而且,我有种预感,那本书带来的麻烦,绝不会就此结束。我们必须未雨绸缪。”

王翁沉默良久,浑浊的眼睛望着跳跃的灯火,仿佛陷入了遥远的回忆。许久,他才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飘忽:“我年轻的时候……在洛阳,曾认识一个人。他是个……很特别的人。明面上是个不起眼的书贩,但暗地里,似乎和三教九流都有来往,消息极其灵通。我曾无意中帮过他一个小忙,他欠我一个人情。”

张文轩的心猛地一跳,屏住了呼吸。

王翁继续道:“此人姓墨,行七,人称墨七爷。后来世道乱了,我回了老家,就再没联系过。不过,几年前偶然听一个过路的商队提起,说墨七爷好像也离开了洛阳,似乎在……南阳一带活动?此人脾性古怪,但极重承诺。如果他还在世,并且能找到他……或许,他能提供一些关于‘鬼市’的线索。”

墨七爷!南阳!

一个名字,一个地点!这无疑是黑暗中的一盏微灯!

“南阳……离这里远吗?”张文轩压下心中的激动,谨慎地问道。

“不远不近。”王翁估算着,“走官道的话,快马加鞭也得十来天。步行……恐怕要一个月以上。而且,兵荒马乱,路上不太平。”

路途遥远,风险巨大。但比起毫无头绪地等待,这至少是一个明确的方向。

“翁伯,您可有……信物之类的东西?能让那位墨七爷相信我的来历?”张文轩问道。

王翁想了想,起身在炕头的一个旧木箱里翻找了一阵,取出一个用红绳系着的、色泽温润的椭圆形玉片,玉片上刻着一个古朴的“墨”字。

“这是当年他送我的一个小玩意儿,说是他家族的标记。”王翁将玉片递给张文轩,“你拿着这个去找他。他若认此物,或许会见你。但他肯不肯帮忙,能帮多少,就看你的造化了。”

张文轩双手接过玉片,入手冰凉,却仿佛有千斤重。这不仅仅是一块玉,更是一把可能打开“鬼市”之门的钥匙,也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和托付。

他将玉片小心地贴身收好,郑重地对王翁道:“翁伯,谢谢您!这份情,我记下了。”

王翁摆了摆手,脸上露出一丝疲惫:“文轩,我知道拦不住你。但你切记,南阳之行,非同小可。必须做好万全准备。而且,眼下春耕在即,山里也不太平,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我明白。”张文轩点头。他当然不会贸然行动。他需要更多的准备,更多的信息,以及……一个合适的时机。

潜龙在渊,腾必九天。在拥有足够的力量之前,他必须继续忍耐,继续积蓄。但寻找书籍、首面“鬼市”的计划,己经在他心中悄然生根发芽。

春天的夜晚,依旧寒冷。但茅屋内的三人,却因为一个名字和一块玉片,心中燃起了新的、带着危险气息的希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