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小说

秋天小说>守墓人之玩转东汉 > 第44章 洞中日月(第1页)

第44章 洞中日月(第1页)

石洞里的第一个夜晚,是在极度警惕和寒冷中度过的。虽然轮流守夜,但三人都睡得不安稳,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能将他们惊醒。黎明时分,洞外依旧一片昏暗,只有凛冽的山风穿过藤蔓缝隙,带来刺骨的寒意。

新的一天开始,生存的挑战也正式摆在了面前。

首要问题是水源。昨天带来的水己经所剩无几。张文轩仔细倾听,确认洞外没有异常动静后,才和王飞燕一起,小心翼翼地拨开藤蔓,探出头去。

天光微亮,山林笼罩在薄雾中。循着昨晚听到的水声,他们很快在距离石洞下方不远的一处岩壁裂缝中,找到了一股涓涓细流。水流不大,但清澈甘冽。这无疑是天大的好消息!有了稳定的水源,生存的希望就大了许多。

他们用带来的陶罐接满水,又仔细清理了取水时可能留下的痕迹。

第二个问题是食物。带来的粮食必须精打细算。张文轩开始带着王飞燕,在石洞周围有限的、相对安全的区域内,寻找一切可以果腹的东西。初春的山林,万物复苏,他们找到了不少嫩绿的野菜、蕨类,甚至在一些背阴的岩石下,发现了可食用的地衣和蘑菇(在王翁的严格指导下,避免误食毒菇)。张文轩还设置了几处极其隐蔽的绳套陷阱,希望能捕捉到小型动物。

然而,食物的匮乏依旧像阴影一样笼罩着他们。每天的伙食,从之前茅屋里的稀粥,变成了几乎看不见米粒的野菜汤,偶尔能吃到一点陷阱里收获的瘦小野鼠或山雀,就算是改善生活了。王翁的身体需要营养,张文轩和王飞燕总是尽量把能吃的固体食物留给他。

洞内的生活极其枯燥和艰苦。光线昏暗,大部分时间只能依靠那盏如豆的油灯。潮湿阴冷,即使生起一小堆火(只在绝对必要时,且要尽量控制烟雾),也无法驱散那股深入骨髓的寒意。王翁的咳嗽在阴冷的环境下,似乎又加重了些。

但逆境也催生了智慧和坚韧。

张文轩利用洞内的石头和泥土,垒了一个更省柴、烟更小的简易灶台。他教会王飞燕如何更有效地识别可食用植物和设置陷阱。他甚至开始尝试用收集到的柔软树皮和干草,编织简陋的草垫和草帘,铺在睡觉的地方,以隔绝地面的湿气。

而最重要的“净衣石”生产,也并未完全停止,只是变得更加隐秘和少量。原料有限,他们只能利用夜晚的时间,在洞内最深处,点着微弱的灯火,进行小批量的制作。这不仅是他们未来换取物资的希望,更是一种精神寄托,提醒着他们与外部世界的微弱联系,以及他们尚未放弃的目标。

日子一天天过去,仿佛与世隔绝。他们像三只受惊的土拨鼠,小心翼翼地活动在石洞周围狭小的范围内,不敢发出大的声响,不敢生起明显的烟火。每天最重要的工作,除了寻找食物,就是轮流爬上洞顶一处视野较好的隐蔽位置,远远地观察山下的动静。

最初几天,偶尔还能看到河对岸的山林中有模糊的人影活动,似乎在继续搜索。这让他们始终紧绷着神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山下的人影似乎渐渐消失了,山林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也许……他们放弃搜索这片区域了?”王飞燕带着一丝希望猜测。

“未必。”张文轩不敢掉以轻心,“也可能是搜索的重点转移了。义安社吃了大亏,绝不会轻易罢休。我们绝不能放松警惕。”

尽管条件艰苦,但这段被迫隐居的时光,也带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变化。张文轩和王飞燕的身体在适应了最初的疲惫后,反而因为持续的山野活动和有限的饮食,变得更加精干和敏捷。张文轩脸上的书生之气褪去了不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猎手般的警觉和坚毅。王飞燕也不再是那个动不动就掉眼泪的柔弱少女,她的眼神更加明亮,动作更加利落,成了张文轩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

而王翁,虽然身体依旧虚弱,但在相对安稳(尽管艰苦)的环境中,病情没有进一步恶化。他时常就着微弱的灯光,将自己毕生积累的草药知识、山野见闻,甚至一些流传的古老传说,慢慢讲述给张文轩和王飞燕听。这些知识,在未来的某一天,或许将成为他们宝贵的财富。

洞中无日月,寒尽不知年。他们不知道这样的日子还要持续多久,也不知道山外的世界变成了什么样子。他们只知道,活着,就有希望。忍耐,是为了更好的出击。

而在寂静的深山里,力量的种子,正在艰难的环境中,悄然孕育。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