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小说

秋天小说>大清王朝的兴衰 > 第3章 铁骑踏雪探沈洲(第2页)

第3章 铁骑踏雪探沈洲(第2页)

“留两个人,远远吊着,看看他们往哪个方向去,意图何在。其他人,继续前进!”鄂硕果断下令,“加快速度!务必在天黑前抵达浑河北岸!”

“嗻!”

队伍再次启动,速度更快了几分,如同一股铁流,冲破荒原的死寂。

……

当夕阳如同一个巨大的、没有温度的咸蛋黄,缓缓沉入西边地平线以下时,鄂硕的队伍终于抵达了浑河南岸。

浑河,这条辽东大地上的重要水系,此刻己失去了夏日的汹涌,河面大部分被封冻,呈现出一种死气沉沉的青灰色。只有河心部位,因为水流较急,还顽强地裂开一道深色的、冒着森森寒气的口子,冰块相互撞击,发出咔嚓咔嚓的脆响。

河对岸,在一片苍茫的暮色和稀疏的枯树林掩映下,一道低矮、破败的土城墙轮廓依稀可辨。那就是沈阳中卫城。与巍峨雄壮的辽阳城相比,它显得如此渺小、简陋,甚至有些可怜。城墙上垛口残破,几座孤零零的敌楼歪歪斜斜,仿佛随时都会倒塌。城外是大片被冰雪覆盖的荒地,零星散布着几处被遗弃的、焦黑的房架,诉说着以往战乱的残酷。

“这就是……沈阳?”一名年轻的骑兵忍不住低声惊呼,语气里充满了失望和难以置信。他们抛下繁华的辽阳,千里迢迢,就是要迁到这样一个荒芜破败之地?

鄂硕没有理会下属的窃窃私语。他跳下马,走到河边,用力踩了踩冰面,又蹲下身仔细观察冰层的厚度和颜色。

“额真,冰层足够结实,人马可以通过。”经验丰富的老兵检查后回报。

鄂硕点了点头,目光却投向河对岸那片死寂的土城,以及更远处暮霭沉沉的原野和山峦。他的任务不仅仅是探路,更是要评估此地作为新都的潜力。

“扎营!派一队人过河,入城搜索,确认有无明军残余或匪类盘踞。其余人,测量河面宽度、冰层最薄处位置,记录两岸地势高低,寻找最适合搭建浮桥的地点!”他沉声下令,声音在空旷的河岸上显得格外清晰。

训练有素的士兵们立刻行动起来。有人开始铲雪搭建简易营帐,有人拿出绳尺和标杆开始测量,一队十人骑兵则小心翼翼地策马踏上冰面,向对岸的沈阳城弛去。

鄂硕则带着几名军官,登上一处稍高的土坡,展开粗糙的羊皮地图,就着最后的天光,对照着眼前的实地景象。

“额真您看,”一名军官指着地图和实地,“城西、城南地势较为平坦开阔,利于我大金铁骑驰骋,也便于将来扩建城郭。城北有丘陵屏障,城东有浑河作为天然壕堑……若加以整修加固,确是一处可守可攻之地。”

另一人则补充道:“只是如今太过残破,若要容纳八旗军民,工程浩大。且周围土地荒芜,开垦需时,初期的粮草供给恐是大问题。”

鄂硕默默听着,目光锐利地扫过每一个细节。破败是事实,但正如汗王所言,这里的“形胜”之处,在于其位置。它更像一个强有力的支点,而非一个舒适的居所。

入城搜索的小队很快返回,带回的消息是:城内空无一人,只有一些野狗和乌鸦,残存的官衙和营房大多坍塌,井水尚未完全冻实,但需清理。

夜幕彻底降临,气温骤降,寒风刮在脸上如同刀割。简易营地里燃起了篝火,士兵们围着火堆,啃着冻硬的干粮,喝着烧热的马奶酒驱寒,低声交谈着,话语间不免对未来的迁徙充满疑虑和担忧。

鄂硕没有参与交谈。他独自坐在一处火堆旁,就着跳跃的火光,在一块木板上用炭笔快速勾勒着所见的地形、河流、城池轮廓,并写下密密麻麻的注记:何处可筑桥,何处可扎营,何处地势低洼需排水,何处有旧官道痕迹可修缮利用……

炭笔划过木板的沙沙声,和火堆里木柴燃烧的噼啪声交织在一起。他的表情在明暗不定的火光映照下,显得格外凝重。

他知道,他笔下勾勒的,不仅仅是一幅地形草图,更可能是大金国未来命运的蓝图。这份报告一旦送回辽阳,必将引起更大的波澜。而他们这支小小的探路队伍,正是这场巨大风暴最先触碰到岸礁的那一滴水珠。

他抬起头,望向南方辽阳的方向,又转头看向北方漆黑一片的沈阳故城。目光最终落回跳跃的篝火上,眼神坚定如铁。

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汗王的意志,便是八旗前进的方向。这条迁都之路,必将用铁与血踏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