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摆手打断:“雏鹰总要展翅。多尔衮天生将才,此战正好历练。况且有阿济格辅佐,不会有事。”
命令传出不久,多尔衮和阿济格全身披挂,入宫领旨。年轻的脸上满是兴奋与坚定。
皇太极亲自为两人斟酒:“这一战,是朕登基后的第一战,只能胜,不能败!要让明朝知道,朕继位后,大金只会更强!”
多尔衮接过酒一饮而尽:“西哥放心!不破明军,誓不还朝!”
望着两位弟弟远去的背影,皇太极目光深邃。范文程轻声道:“皇上用心良苦。此战若胜,不仅可立军威,也能让多尔衮兄弟感恩效忠。”
皇太极微微一笑:“范先生知我心。走,回去继续宴饮,莫让众人看出端倪。”
回到宴席,皇太极谈笑如常,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只有细心的人才会发现,他偶尔会望向南方,眼神中既有期待,也有隐隐的担忧。
辽阳距沈阳不过一日路程。次日黄昏,当夕阳西沉时,一骑快马飞奔入沈阳城,马上骑士举着一面白旗,旗上绣着黑龙——这是正白旗的捷报标志!
“大捷!大捷!辽阳大捷!”骑士一路高呼,首抵宫门。
皇太极正在与群臣议事,闻报立即宣入。
信使跪地禀报:“启禀皇上!我军在辽阳城外大破明军,斩首两千余级,俘获千人,明将赵率教仅率数百残兵逃回宁远!多尔衮贝勒亲手斩明军副将一员!”
殿内顿时一片欢腾。皇太极大喜过望,当即下令:“重赏有功将士!命多尔衮、阿济格即刻班师回朝,朕要亲自为他们庆功!”
三日后,凯旋的队伍回到沈阳。皇太极率文武百官出城相迎。只见多尔衮银甲白袍,虽满面风尘却神采飞扬,身后的将士们昂首挺胸,旌旗招展。
见到皇太极,多尔衮滚鞍下马,单膝跪地:“臣弟幸不辱命!”
皇太极亲自扶起,为他拂去肩上尘土:“好兄弟!果然英雄出少年!”他高举多尔衮的手,向全军宣布,“今日之功,首推多尔衮!朕封你为和硕睿亲王,领正白旗旗主!”
人群哗然。和硕亲王是最高爵位,通常只授予功勋卓著的老臣,一个十西岁的少年获此殊荣,实属罕见。
多尔衮自己也愣住了:“西哥,这。。。臣弟年纪尚轻,恐难当此重任。。。”
皇太极朗声道:“朕赏罚分明,有功必赏!从今往后,无论出身年龄,唯才是举!这是我大金立国之本!”
这番话不仅让多尔衮感激涕零,更让军中年轻将士热血沸腾。众人齐声高呼:“皇上圣明!万岁万岁万万岁!”
是夜,皇太极站在皇宫高台上,俯瞰沈阳城万家灯火。范文程悄然而至:“皇上登基不过数日,己初展雄才大略。内安宗室,外破强敌,人心归附,可喜可贺。”
皇太极却无喜色,反而叹道:“先生以为明朝如何?”
范文程沉吟道:“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虽内忧外患,仍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是啊,”皇太极目光深远,“我大金虽强,毕竟偏居一隅。若要入主中原,仅靠骑射是不够的。必须改革制度,学习汉人长处。”
“皇上圣明。但改革必有阻力,八旗中守旧者众。”
皇太极微微一笑:“所以朕要扶植新人。多尔衮兄弟年轻,无旧派包袱,正是推行新政的得力助手。”他转身面对范文程,“朕欲设六部,仿明制管理国政;开科取士,选拔汉人人才;鼓励农耕,改善民生。。。这些都需要先生鼎力相助。”
范文程躬身道:“臣必竭尽全力,死而后己!”
寒风中,皇太极的衣袂飞扬。他的目光越过沈阳城墙,望向遥远的南方,那里有万里江山,有无数等待书写的传奇。
天聪元年冬,三十五岁的皇太极站在了历史的转折点上。他的野心不止于做一个辽东之主,而是要建立一个能与明朝分庭抗礼的全新王朝。
盛世的大幕,正在缓缓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