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太子为什么大多都很难顺利继位?】
【而太子等不到平稳继位的时候,又为什么喜欢谋反呢?】
〈“弹幕飘过:谋反是为了自救,自救必然冒犯根源!”〉
〈“我猜你在找:李承乾!!”〉
〈“李承乾:孩子们想我了吗?”〉
天幕之下,历朝历代的古人们,尤其是那些从未深入思考过这个问题的黎民百姓,都被这两个问题吸引了注意力。
至于李承乾。。。。。。。
李承乾挠了挠头,“后世子孙,你们要不还是不要再提我了吧?我感觉最近老爹挺疼我的。感觉生活过的舒心了不少。”
“还有我也是要面子的呀,老是提我干什么?”
茶馆里的闲汉嗑着瓜子,低声议论,“诶,我说哥几个,这当太子不就是等着接老皇帝的班吗?咋还能等不到呢?难不成老皇帝都能活一百岁?”
一旁的老茶客也捋着胡子,一脸不解:“是啊,老汉我也一首纳闷呢!太子爷那就是铁定的下一任皇上啊,享不尽的富贵,等着就是了。”
“急个啥呢?天幕上还说太子都喜欢造反,为什么老是等不及要闹呢?咱们这里又不是那个唐朝,咱们的太子有那么的危险吗?”
他们的讨论代表了黎民百姓最普遍的看法。一些深谙其中凶险的帝王将相他们则有着不同的看法。
一位安然退休的老臣对着自己的后辈感慨道,
“东宫是国家的根本,如果根本动摇,那么朝廷也会不稳。”
“但是,太子长期占据储君之位,容易形成‘第二朝廷’,这是皇帝的大忌。因此,太子处境艰难,能够善终的人很少。”
【自秦朝至清朝的2000余年间,华夏历代共册封过160余位太子,其中大约90人成功继位,成功率约为55%左右。】
【这乍一听起来是不是感觉还可以啊?50%左右的成功率,但注意,我说的是成功继位的,这里面有一部分是通过谋反上位的。】
【而我们要说的是顺利平稳的继位的,再排除掉一些意外情况后,古代被正式册封的太子,以合法、平稳方式最终继位的概率,粗略估计其实只有35%左右!】
【什么概念?我抛个硬币,猜正反面,概率还一半一半呢,结果太子顺利上位的概率连一半都没有。】
【而且我们就算前面那个50%左右的成功率,你仔细想一想,这50%的成功率,对太子而言真的算高吗?】
〈“这数据,李承乾看了都得沉默。”〉
〈“合着大部分太子都是‘潜在犯罪嫌疑人’?”〉
〈“现在知道为啥叫‘储君’了吧?储存起来容易,拿出来用难!”〉
这番数据一出,茶馆里瞬间炸开了锅。他们的脸上满是震惊之色。百姓们都傻眼了原本以为太子继位是板上钉钉之事的,
结果最多竟然就只有一半的概率,都当上太子了,还得去跟人博一半的概率,那还当个什么太子?
闲汉把手里的瓜子一扔,瞪大了眼睛:“这么低的概率?这太子之位看着风光,实则危险重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