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相对,清朝康熙年间
康熙皇帝听到自己和大子的名字被并列提及,他浑身一震,瞳孔急剧收缩。
“岂有此理!一定是这天幕妖言惑众!!”
他现在确实对他儿子颇有微词。但这天幕竟敢将他心中最不愿被提及的隐忧,如此赤裸裸地公之于众?!
之前还是隐喻,现在装都不装了,他胸口剧烈起伏,一股难以言喻的愤怒和羞耻涌上心头。
胤礽正在东宫,闻听此言,他先是一愣,随即脸色变得煞白。
“不,这不可能,这天幕在胡说!”他喃喃自语,下意识的否定这天幕给出的信息。
三十年太子生涯,这对他来说犹如晴天霹雳。他一首以为自己离皇位并不遥远,可这天幕却无情地说他要等三十年。
他这才做了十几年的太子,就己经相当难熬了。还得再熬十几年?!
胤礽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
“没事的,我干的挺好的,三十年就三十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我等的起!!!”
【在华夏历史上担任储君时间最长的,是清圣祖康熙皇帝的太子胤礽,他也是“三十年太子”的典型代表。】
【胤礽是康熙皇帝的第七个儿子,但由于前面的皇子夭折较多,他在皇子中排行第二。】
【他出生于康熙十三年,生母是康熙帝的第一任皇后——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
【孝诚仁皇后在生胤礽时难产,孩子出生后不久她便去世,年仅二十一岁。】
【此时的康熙皇帝,一方面与孝诚仁皇后感情深厚,另一方面也正打算削弱满洲旧贵族在政权中的影响力。】
【在女真传统中,从未有“太子”这一制度,往往是在老汗王或老皇帝去世后,由众人推举新君。】
【为了强化皇权、康熙十西年,还未满周岁的胤礽就被正式册封为太子。】
【胤礽这孩子小的时候看啊,那就是一个聪明好学的好孩子。不仅文武两开花,而且儒学的经典学的也非常透彻,弓马骑射也是不输“大清第一巴图鲁”。】
【长大之后的胤礽,表现出来的样子也没有差到哪去,还代替康熙监国好几回。】
〈“文武两开花?这人设是不是有点常见了?”〉
〈“大清第一巴图鲁?问过鳌拜了吗?(狗头)”〉
〈“康熙:我问过鳌拜了,他说,他没意见。”〉
街上的闲汉挠着头,完全无法理解。
“不是,这听着哪儿哪儿都好哇!聪明能干,娘死的早皇帝心疼,自个儿也争气,还能帮老子干活。”
“这是不是搞错了什么?不该是父子同心其利断金,然后顺利接班吗?咋就‘三十年的太子’了?这皇帝老子到底还有啥不满意的?”
【按理说,这大概率应该是能继位的这爷俩也不会发展到后来那种要手持钢鞭将你打的地步。】
【但问题是,这爷俩他自己都是毛病一大堆。胤礽这一头,是因为在太子的位置上待久了。人也变得越来越骄纵,经常打骂兄弟,个人素质不断下滑。】
【另一头的康熙,他本身就是一个从小没爹没妈,也没有经历过兄弟夺位的强势君主。】
【在他的面前,儿子要是苟着做一个等待接班的废物,那康熙得把他头打掉。因为这是望子成龙的康熙,根本接受不了的。大清第一巴图鲁的嫡子怎么可以是个废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