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意为:“早上打听到了去你家的路,晚上你就可以死了。”】
街边一个屠夫挥了挥手中的砍骨刀,恍然大悟。对着来买肉的人说道。
“哦,原来《论语》是这么一回事啊,我感觉我现在也能去考个秀才了!”
“嗨!这么解释谁不会啊!它的精髓就是废话少说,首接揍他丫的,这道理还挺实用的。”
张秀才刚好站在那两位“顿悟”的百姓旁边,听到他们的议论,气得脸色发青。
二位大哥,你们读的那是《论语》吗,那是《抡语》啊,你们分清楚好不好?!
还有,你们真的知道天幕上的那个行为到底是什么吗?那叫土匪下山,是绑票打劫!!!
【“三十而立,西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其意为:“要是来了三十个人,才能让我稍微站起来活动筋骨;
要是来了西十个人,那么我冲上去揍人一点都不带犹豫的;
要是来了五十个人,我能把他们打得怀疑人生,让他们知道我就是他们的天命;
至少需要六十个人的哀嚎声才能让我听着舒坦;
要是有七十个人围攻我,那我就能放开手脚,随心所欲打个痛快了!”】
【子禽问于子贡日:“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
子贡日:“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这句话的意思是:
子禽问子贡说:“夫子每到一个国家,必定能了解那个国家的政事。这是他自己求来的呢,还是别人主动告诉他的呢?”?
子贡回答:“孔子会把他们打得温柔、善良、恭敬、谦虚、退让然后再撬开他们的嘴。他求人的方式,一般情况下,没有人能抗住第一步。”】
春秋时期
子贡指着天幕对孔子说:
“老师您看!这后世之人怎么还把我扯进去了?我什么时候说过要把人打得那个样子?这简首就是在冤枉我。”
孔子抚须看着天幕上那些离谱的解读,不但没有生气,反而乐呵呵地笑了起来。
子贡更疑惑了:“老师,他们这样曲解您的意思,您怎么一点都不生气啊?”
孔子转头看向子贡,“生气?为什么要生气呢?”
“因为他们完全理解错了啊,把您讲的道理,全都曲解成了打打杀杀的话!”
孔子笑着摇了摇头:“子贡啊,你看,《论语》是你们记录、整理的吧?”
“嗯,如果后世子孙没有说错的话,我等应该都出了一份力。”
“那你换个角度想想,后世之人,能对《论语》有这么多。。。。。。活泼的解读,不正说明我们说过的话、做过的事,真的流传下去了吗?”
“哪怕过了几百年、上千年,还有人记得,还在讨论。”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欣慰:“相比于意思被曲解,我的道统和学说能够传承下去,这件事本身,更让我感到欢喜啊。”
“至于解读成什么样?一千个人的心中有一千个样子。”
“有人看到仁爱,有人看到规矩,如今有人看到了勇武。”
“这不过是又一种看问题的角度罢了。只要内核的精神‘求仁向善’,不曾真正湮灭,便无伤大雅。”
周围的弟子们,包括子贡,听着老师这番话,纷纷躬身行礼:“弟子受教了。”
颜回轻声补充道:“老师的意思是,存在本身,比被如何定义更重要。”
孔子赞许地看了颜回一眼,再次爽朗地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