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剧里面的滴血认亲,真的准吗?】
“那肯定有用啊!不然怎么都说血溶于水呢?自己家的孩子,血肯定能融到一起的!”
一个老妇人言之凿凿。
“我娘家村里前些年有户人家,就是靠这个认回了被拐走十几年的娃!”
“那血滴到碗里,唰的一下就融到一块儿了,这就是骨肉亲情,你总不能说它是假的吧。”
旁边与他结伴的中年汉子附和道。
“没错!戏文里面是这么演的,县太爷断案的时候也用这招。老祖宗传了几百年的法子,能是瞎说的?肯定有它的道理在。”
后宫里面的资深老嬷嬷压低声音,对着身边最为看重的小宫女说道。
“傻丫头,你可不能相信戏文里面那一套。老身在这宫里几十年,见过的阴暗事多了去了。”
“真的想用这法子做文章,那碗水,可是大有讲究的。想让它们融,有的是法子,比如在碗里面擦上点明矾。”
“这滴的不是血,是心眼儿!你以后看见这种事情可得注意了。”
【为了验证孩子是不是亲生的,古人常常会用这么一招,滴血认亲。】
【短短几分钟,就验出两个人的身份。】
【那么这个东西,真的有这么神奇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啦。】
【古人最早只能通过五官轮廓,发色肤色等外貌特征,来判断血缘关系。】
【看着与自己相像的,那就是自己的孩子。】
【三国时,出现一种滴骨认亲法把血滴在己故亲人的骨头上,血液渗入就表示有血缘关系。】
【这种办法被法医鼻祖宋慈,收录进《洗冤集录》里。】
【然而,死了太久的人骨质疏松,一般情况下,血液都可以渗进去,和血缘没什么关系。】
【滴骨认亲,没什么太大的用处,也没法在活人间鉴定。】
【毕竟你总不能跟你爹说,爹求你挖根骨头,让我来滴骨认亲吧。你爹不得把你打死啊?!】
宋朝
宋慈有些着急地摆手。
“天幕前面说得对,滴骨认亲跟血缘根本没关系,全看骨头风干程度。”
“但我得说明白,我之所以在《洗冤集录》里记录这个方法,是因为要收录当时民间流传的各种手法,我是专门写了存疑的。”
“后世子孙可不能断章取义,白白冤枉了我这一世清名。”
大唐
李世民恍然大悟,语气里带着几分自嘲。
“看来这东西真的不行啊,现在想想,真是白白浪费感情,前面还有人为了这事,闹了不少笑话。”
南朝
萧综难以置信,滴骨认亲竟然是不准的吗?
“哈哈哈,这竟然是错误的吗?!”
“那我当初挖开东昏侯(指前朝齐东昏侯萧宝卷)的坟冢,将血滴在他枯骨上,那血是渗进去了,但原来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