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桥区域被像铁桶一样围了起来。便衣、军装混杂在熙攘的人流里,目光如鹰隼般扫视着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可疑的身影。赵大刀亲自带队,逐家逐户地盘查旅馆、茶馆、戏园子的后院和阁楼。
电讯科的监测车也秘密开到了附近,天线隐藏在篷布下,林静书戴着耳机,紧盯着设备,试图再次捕捉到那个信号,进行更精确的定位。
罗长青坐镇临时指挥点——一间离天桥不远的旧货铺后院,不断接收着各方传来的消息,眉头始终没有舒展。
陈醒吊着胳膊,也待在指挥点里。他帮不上外勤的忙,只能看着墙上那张天桥区域的详细地图,脑子里反复过着所有关于“养蜂人”的线索。
时间在焦灼的等待中流逝,搜查进行了大半天,依旧没有突破性进展。天桥太大,太杂,人口流动性太高,短时间难以彻底梳理。
“科长,这么搜下去效率太低!”赵大刀满头大汗地回来汇报,“很多地方查过了,没发现异常。那家伙肯定藏在某个犄角旮旯,或者有合法的身份作掩护!”
罗长青脸色铁青,他也知道这是大海捞针。敌人就像一滴水,融入了这片浑浊的海洋。
就在这时,电讯科那边有了新的消息传来,不是关于定位,而是林静书亲自送过来的一份分析报告。
她走进临时指挥点,依旧是那身洗得发白的军装,但脸上带着一种高度专注后的苍白。她没有看地图,也没有汇报搜查情况,而是将几张写满数据和波形图的纸放在了罗长青面前的桌上。
“罗科长,这是我对那个持续十五秒的完整信号,进行的更深层次分析。”林静书的声音清晰而冷静,仿佛在陈述一个纯粹的数学问题,“除了内容,电波本身,也能透露信息。”
罗长青、赵大刀,连同陈醒,都看向她。
“电波风格?”赵大刀疑惑地重复。
“是的。”林静书点头,拿起一张波形图,“你们看,这个信号的按键节奏,非常均匀,间隔误差极小,几乎像是机器发出的。这说明发报员手法极其熟练,受过长期严格的训练,而且……性格可能非常严谨,甚至刻板。”
她又指向另一张频谱分析图:“信号的频率稳定性非常高,几乎没有漂移。这在移动发报或者简陋条件下是很难做到的,说明他使用的设备可能很精良,而且发报时处于一个电源稳定、干扰很小的环境。”
“还有,”她拿起最后一张纸,上面是她记录的一些特征点,“在信号起始和结束的部分,有几个非常细微的、习惯性的附加脉冲,像是他的‘签名’。这种个人化的特征,往往反映出操作者某种无意识的自信……或者说是,自负。”
她抬起头,目光扫过在场三人,总结道:“所以,根据电波风格侧写,这个‘养蜂人’,或者说他的发报员,应该是一个:年龄不会太轻(需要时间积累如此熟练的技法),性格严谨、刻板、追求精确和稳定,拥有精良的设备和完善的隐藏点,并且……对自己的技术相当自信,甚至有些自负的人。”
严谨,刻板,设备精良,隐藏点完善,自信乃至自负……
林静书的侧写,像一支无形的笔,开始在模糊的“养蜂人”画像上,勾勒出清晰的线条。
陈醒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丽影照相馆”那个眼镜老板周明昌的样子,但周明昌显然不符合“设备精良”和“极度自信”的特质,他更像一个执行者。
“这样的人,会藏在什么地方?”罗长青沉吟道,“天桥这地方,鱼龙混杂,符合‘隐藏’的条件,但‘精良设备’和‘稳定环境’……”
“戏园子的后台?大茶馆的账房?或者……”赵大刀猜测着。
陈醒忽然开口,声音不高,却让所有人都看向他:“罗同志,还记得周明昌交代的吗?‘养蜂人’从不使用固定地点发报。但如果他拥有精良设备和稳定环境,却又需要不断移动……有没有可能,他的隐藏点本身,就是可以移动的?”
“移动的?”赵大刀一愣,“车?船?”
“或者是……某种看似固定,但实际上内部可以保证设备稳定运行的……大型车辆或者特殊厢体?”陈醒继续推测,“比如,废弃的公交车?改装过的货运马车?甚至是……某个体积足够大、有独立电源的……流动摊贩的棚车?”
这个想法有些大胆,但结合林静书的侧写——设备精良、需要稳定环境、却又在移动——似乎并非不可能!
天桥这里,最不缺的就是各种拉货的板车、摆摊的篷车!
罗长青眼中精光一闪,立刻对赵大刀下令:“调整搜索重点!排查天桥区域内所有大型的、封闭的、可能具备独立电源或者隔音条件的车辆和厢体!尤其是那些看起来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快!”
赵大刀精神一振,虽然觉得这想法有点玄乎,但此刻任何线索都不能放过,立刻领命而去。
林静书看了一眼陈醒,那双清澈冷静的眼眸里,闪过一丝极淡的讶异和思索,随即又恢复平静,转身回去继续监控信号。
指挥点里只剩下罗长青和陈醒。
罗长青看着地图上密布的红点,又看了看陈醒吊着的胳膊和苍白的脸,忽然问了一句:“你觉得,林工这个侧写,准吗?”
陈醒沉默了一下,回答道:“罗同志,我不懂技术。但我觉得,一个人只要做事,就一定会留下属于他自己的痕迹。发电报是这样,隐藏自己,也是这样。林同志是从电波里找痕迹,我们是从现场找痕迹。方向不同,但目标一致。”
罗长青深深看了他一眼,没再说话。
窗外,天桥的喧嚣隐隐传来。在这片喧嚣之下,一场基于电波风格的心理侧写与实地搜捕正在交织进行。
那个严谨、刻板、自负的“养蜂人”,能否在他自信隐藏的移动巢穴里,被揪出来?
答案,或许就藏在下一秒钟可能响起的枪声,或者电讯科监测器上再次跳动的波形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