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舱内的指示灯恢复稳定,唯有空间监测仪的光屏上,代表反物质波动的红色光点仍在闪烁。俞天抬手按下曲率引擎启动键,辅助引擎杆的37度角在船体两侧亮起淡蓝光芒,与主引擎的能量流交织成三角防护网,飞船缓缓朝着虫洞节点07的坐标移动。船体后方的星际空间中,几道暗紫色的光点正逐渐放大,归墟舰队的轮廓在星云背景下隐约显现,反物质束的能量波动顺着飞船轨迹缓慢蔓延。
“林夏,持续监测辅助引擎杆的能量线路,纳米探测器的侵蚀速度不能掉以轻心。”俞天的机械义眼扫过线路监测界面,黑色的纳米颗粒虽被涂层暂时困住,但仍在涂层表面无序游走,像是在寻找突破的缝隙。
林夏的全息影像飘到线路图旁,数据流快速覆盖在屏幕上:“当前侵蚀速度稳定在0。005mm分钟,但探测器的活性并未完全消失,只是进入了低耗能状态。另外……”她突然停顿,光屏上弹出太空城的舱室监测画面,“太空城3号、7号、12号水密舱的能量管道,检测到相同的纳米颗粒信号,它们顺着飞船与太空城的能量接驳口扩散过去了!”
俞天猛地攥紧拳头,机械义眼的扫描光带立即锁定那三个水密舱:“通知暗星基地,立即封锁受感染舱室的能量管道,防止探测器进一步扩散!墨守,我们需要立刻返回太空城,这些纳米颗粒要是破坏了水密舱的榫卯结构,后果不堪设想!”
墨守早己抓起桌上的《郑和航海图》,指尖在图中宝船的舱室结构图上快速滑动:“古代宝船遇到船底虫蛀时,会用桐油灰混合草木灰封堵缝隙,我们可以效仿这个法子!暗星基地有巫骨粉,这种材料能释放低频能量,或许能让纳米颗粒失去活性,把它和环氧树脂混合,制成凝胶封堵剂,从水密舱的管道接口注入,就能在舱壁内部形成防护膜。”
飞船调转方向,朝着暗星基地快速返航。抵达太空城时,3号水密舱的能量管道己出现微弱的泄漏迹象,监测数据显示,纳米探测器正朝着舱体的榫卯节点移动。俞天穿上防护服,带领两名队员携带凝胶封堵剂进入3号舱室,机械义眼的微距模式精准定位出探测器的聚集点——管道内壁上,密密麻麻的黑色颗粒正不断啃噬着绝缘层。
“林夏,操控机械臂对准管道接口,注入封堵剂。”俞天按下通讯器,手中的喷射枪也对准探测器密集区域。机械臂的喷嘴缓缓伸入管道,淡灰色的凝胶封堵剂顺着管壁流淌,所到之处,黑色的纳米颗粒瞬间停止移动,巫骨粉释放的低频能量穿透涂层,让颗粒逐渐失去光泽。10分钟后,3号舱室的探测器被彻底清理,舱壁的防护膜完好无损。
紧接着是7号舱室,清理过程同样顺利,可当众人进入12号舱室时,却发现情况远比预想中棘手——纳米探测器己附着在水密舱的榫卯结构节点上,这些节点是舱体抗冲击的核心,若用喷射枪首接清理,高频能量可能会破坏榫卯的咬合度。
俞天盯着节点上的黑色颗粒,眉头紧锁:“不能强行清理,一旦榫卯结构松动,水密舱的抗冲击强度会大幅下降。”
墨守蹲在榫卯节点旁,手指轻轻抚摸着舱壁的木质纹路,突然眼睛一亮:“郑和宝船的船身榫卯节点,遇到木虫侵蚀时,会用磁性木材制成的贴片覆盖,利用木材的磁场吸附虫体。暗星基地的仓库里有磁性木材,我们可以把它做成吸附板,贴在节点上,既能捕捉探测器,又不会损伤结构。”
队员立即取来磁性木材,按照榫卯节点的形状切割成大小合适的吸附板。墨守将吸附板贴在节点处,木板与舱壁接触的瞬间,微弱的磁场扩散开来,节点上的纳米探测器像是被无形的力量牵引,纷纷朝着吸附板移动,最终牢牢附着在木板表面。俞天用机械义眼扫描确认,吸附板的探测器捕捉率高达99。2%,且榫卯节点的抗压强度丝毫未减,仍维持着改造后2。3倍于现代合金的强度。
“所有受感染水密舱清理完毕,凝胶封堵剂的纳米颗粒灭活率98%,舱体结构稳定性保持100%。”林夏的声音在通讯器中响起,带着一丝轻松,“不过暗星基地的磁性木材储备只剩下30块,巫骨粉的库存也只够再制作50升凝胶封堵剂。”
俞天摘下防护服头盔,看着光屏上归墟舰队仍在逼近的轨迹,脸色凝重:“归墟既然能释放第一批纳米探测器,就一定有更高级的型号。通知仓库,优先调配材料制作吸附板和封堵剂,同时让林夏分析己捕获的纳米颗粒,找出它们的能量来源,防止下次再被突破。”
就在这时,太空城的警报系统突然响起,林夏的声音瞬间变得急促:“检测到归墟舰队释放新的不明颗粒物,尺寸比之前的纳米探测器小30%,且带有能量屏蔽层,我们的监测系统难以捕捉!”
墨守急忙回到控制台,再次翻开《郑和航海图》,试图从古代智慧中寻找应对之策。书页间,一张泛黄的“防虫记”掉落在桌上,上面用朱砂写着“以虫治虫,以木诱之”——这八个字,让俞天的机械义眼突然亮起,一个新的应对方案在他脑海中逐渐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