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小说

秋天小说>天命打工仔:刘秀的逆袭人生 > 第37章 烂摊子还是要收拾(第2页)

第37章 烂摊子还是要收拾(第2页)

“让刘秀去河北?那不是放虎归山吗?”

“这小子能忍,又有本事,他哥的事他心里能没疙瘩?给他兵给他权,他要在河北站稳了脚跟,还能听咱们的?”

“不行不行,这等于公司出钱出资源,让他去另立山头啊!这项目风险太大,不能批!”

于是,一场针对刘秀的“职场狙击”开始了。以朱鲔、李轶为代表的“反刘秀派”,在会议上极力反对,找各种理由搪塞:“刘秀经验还是不足啊”、“河北情况太复杂,需要个更老成持重的人”、“大司马(指刘秀)留在中央有更重要的工作”……总之,核心思想就一个:绝不能给刘秀任何独立发展的机会。

关键支持:丞相曹竟的“神助攻”

眼看刘秀的河北之行就要泡汤,这个机会就要被“办公室政治”扼杀在摇篮里。这时,一个关键人物站了出来——丞相曹竟,以及他的儿子、时任尚书(相当于皇帝秘书)的曹诩。

曹竟父子为什么支持刘秀?史料没有明说,我们可以合理推测:

·可能出于公心:曹竟作为丞相,或许真的认为刘秀是解决河北问题的最佳人选,为了公司(更始政权)的整体利益,他愿意站出来说句公道话。

·可能另有算计:也许曹竟看出了绿林军集团的腐朽不堪,想投资刘秀这个“潜力股”,为自己留条后路。或者simply,他和朱鲔等人有矛盾,支持刘秀是为了打击政敌。

无论动机如何,曹竟的支持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他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向刘玄进言,分析利弊,强调只有刘秀能稳住河北。刘玄这个人,本来就没啥主见,耳根子软,一方面被河北的乱局搞得头疼,另一方面又架不住丞相的一再劝说,再加上他可能觉得刘秀一首以来表现得很恭顺,或许可以信任一下?

最终,在曹竟的“神助攻”下,刘玄拍板:任命刘秀为破虏将军行大司马事(代理大司马),持节(相当于尚方宝剑,有临时决断权),北渡黄河,镇慰河北州郡。

刘秀的机会:在“垃圾项目”里寻找“核心资产”

任命下达的那一刻,对刘秀而言,不啻于一道划破漫长黑夜的曙光。

自从兄长刘縯被害后,他在更始朝廷里过得是怎样的日子?每日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不敢表露丝毫悲愤,甚至还要强颜欢笑,主动向刘玄和绿林诸将示弱。这种隐忍,这种压抑,需要何等强大的内心!他就像一个被排挤在核心圈层之外、随时可能被“优化”掉的有能力的“前朝遗老”,空有抱负,却无处施展。

现在,机会终于来了。虽然这是一个公认的“烂摊子”,一个“垃圾项目”,前途未卜,凶险异常。但对于一无所有的刘秀来说,这却是他摆脱控制、独立发展的唯一机会。河北再乱,也好过在长安当个随时可能没命的“高级囚徒”。

他没有自己的团队,没有足够的资金(兵马钱粮),更始集团只给了他一个空头衔和象征性的“节杖”,相当于总公司只给了个“项目经理”的头衔和一张空白介绍信,至于人员、经费,您自个儿想办法去吧!典型的“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但刘秀没有丝毫犹豫,他紧紧抓住了这根看似脆弱的稻草。他知道,河北的“乱”,正是他的“机”。那里有不受更始控制的广阔天地,有渴望秩序的百姓,有可以争取的豪强,甚至那些流民军,如果运用得当,也能转化为强大的力量。他要去的,不是一个绝望的深渊,而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创业蓝海。

当然,摆在面前的困难是巨大的。他首先要面对的,就是那个己经称帝的“山寨版CEO”王郎,以及错综复杂的地方势力。他的河北之行,注定不会平坦。

而更让人揪心的是,这一次出发,他甚至连至亲之人都无法全部带在身边。一场无奈的分离,正在等待着他和他的新婚妻子阴丽华。

得到任命的刘秀,开始紧张地筹备这次前途未卜的“北上调研”。他深知,这第一步踏出去,就再也没有回头路了。要么在河北的乱局中粉身碎骨,要么,就将在这片土地上,开创属于自己的王朝霸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