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
仅仅三天时间,整个神京城,就彻底变了天。
茶楼里,说书先生的惊堂木一拍,说的不再是《前朝演义》,也不是《才子佳人》,而是清一色的《怒斩国贼赵文华》。
故事里,赵文华被塑造成了一个青面獠牙,贪婪无度的奸臣。
他上欺君王,下压百姓,勾结阉党,祸乱朝纲。
最令人发指的,是他克扣北境军饷,用战士们的血汗钱,给自己修建了一座金碧辉煌的“小严阁”,日日与美妾饮酒作乐。
而都察院的魏鉴魏大人,则成了不畏强权,为民请命的孤胆英雄。
他查知赵文华的罪行,不顾个人安危,毅然上奏,却惨遭赵文华雇凶刺杀,身负重伤。
故事编得是跌宕起伏,有血有肉,细节满满。
比如,故事里详细描述了北境长城因为缺少修缮款,墙体坍塌,导致一小队北蛮游骑趁虚而入,屠戮了一个村庄。
而那个村庄里,恰好就住着神京城某个卫所士兵的老母亲。
这个细节,一下子就点燃了所有京城百姓,尤其是那些家里有亲人参军的家庭的怒火。
一时间,整个神京城,舆论鼎沸,民怨滔天。
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百姓,自发地聚集在都察院和公主府门前,高呼“严惩国贼赵文华”、“为魏大人伸冤”的口号。
甚至还有一群激愤的太学生,联名上书,请求长公主殿下,将赵文华明正典刑,以谢天下!
工部尚书赵文华的府邸,更是被愤怒的百姓围得水泄不通。
烂菜叶、臭鸡蛋,每天都像雨点一样,扔向那座朱红色的大门。
赵文华,己经彻底变成了一只过街老鼠。
他躲在府里,连门都不敢出。
整个人,在短短三天内,就瘦了一大圈,精神也濒临崩溃。
他想不通,事情怎么会发展到这个地步?
他明明是去刺杀魏鉴的,怎么自己反而成了全天下口诛笔伐的罪人?
……
内阁首辅,严嵩甫的府邸。
书房内,气氛压抑得可怕。
严嵩甫坐在太师椅上,手中那两颗盘了多年的玉石胆,己经停止了转动。
他的面前,跪着工部尚书赵文华,和户部尚书张德海。
“义父!救我!您一定要救我啊!”赵文华哭得涕泪横流,早己没了往日的威风,“我……我真的没想杀魏鉴啊!我只是……只是想给他个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