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小说

秋天小说>末世余辉,生存 > 第111章 硝烟之后(第2页)

第111章 硝烟之后(第2页)

大量的人力资源:投降的、受伤被俘的钢铁厂人员(战斗人员和技术工人)超过百人,被秩序团打散编入自己的队伍或送入苦役营。秩序团的人口和兵力不降反升。

完整的生产设备:虽然失去了最核心的技术人员,但钢铁厂那些笨重却至关重要的机床——铣床、钻床、冲压机、锻锤——全都落入了秩序团手中。他们缺乏的是能最大化利用这些设备的知识和经验,但依靠数量庞大的工匠进行模仿和试错,维持现有武器的生产和简单修复并非不可能。

更重要的是,随着钢铁厂的覆灭,C市废墟里再也没有能挑战秩序团的势力。那些原本在夹缝中求生的小型幸存者团体,要么望风归附,要么远遁他处,要么被秩序团以“清理不稳定因素”为名顺手剿灭。

秩序团教主刘政的权威达到了顶峰。他迅速颁布了一系列“新政”:

强化“秩序”:进一步规范末世集市的运行,派遣更多的巡逻队,继续对交易征税(主要以物资、燃料和武器弹药形式),但同时确实提供了更强的“保护”,打击了集市内的偷窃和暴力行为(秩序团之外的暴力)。

“繁荣”经济:没有了钢铁厂的拦路抢劫,通往集市的道路相对安全了一些,吸引了更多藏在废墟深处的幸存者前来交易。集市规模肉眼可见地扩大了,各种以物易物的交易变得更加活跃。食物、药品、工具、甚至是一些奢侈品(如未开封的酒、化妆品、香烟)都出现在了摊位上。

黑暗的滋生:然而,这种“繁荣”之下,是更加赤裸的剥削和绝望。为了换取赖以生存的食物、药品或秩序团的“保护”,越来越多的女人被迫在集市用身体进行交易,眼神麻木空洞。一种名为“极乐散”(疑似由之前互助会遗留的毒品)的白色粉末也开始在集市阴暗角落流传,据说能让人短暂忘记末世的痛苦,吸引了众多沉迷者。秩序团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暗中控制交易,从中牟取暴利。

军事扩张:秩序团利用缴获的物资,大肆扩军,进一步巩固对城市核心区域的控制。他们的灰衣士兵变得更加常见,气势也更盛。

对于普通在废墟中挣扎求生的流民而言,钢铁厂的覆灭或许并非坏事。至少,出行时不用担心随时被钢铁厂的改装车队连人带车一起抓走。秩序团的统治虽然严苛且充满剥削,但至少提供了一种扭曲的、可预测的“秩序”。只要按时缴税,遵守规矩,就能在集市换到东西,勉强活下去。这种脆弱的、建立在强权之上的“稳定”,对于早己厌倦了无限恐惧和混乱的人们来说,竟也显得有几分“珍贵”。

南宝山堡垒与秩序团之间的关系,进入了一种极其微妙且危险的平衡状态。

秩序团,特别是“蝮蛇”刘铮,对南宝山恨之入骨。不仅因为南宝山在最后关头抢走了最关键的技术人才,让他们无法完整接收钢铁厂的遗产,更因为南宝山的存在本身,就是对他和秩序团权威的挑战。他在教官面前承诺的偷袭陈默团队也因为尸潮的冲击和陈默团队的声东击西而不了了了之,使得他在教官面前失了面子。

然而,短期内,秩序团并没有大规模进攻南宝山的计划。

原因有三:

1。代价评估:强攻南宝山堡垒需要付出的代价太大。堡垒地势险要,防御工事坚固,拥有水力发电和相对充足的弹药储备。秩序团刚刚经历大战,需要时间消化胜利果实,整合新附人员,不愿再承受一次惨重的伤亡。

2。后方稳定:城市并未完全平定,仍有零星的抵抗和小团体在活动。秩序团主力若深陷南宝山攻坚战,难保后院不起火。那些新归附的钢铁厂人员,也并非真心效忠,需要时间驯化。

3。山坳村因素:这是陈默当初力排众议,坚持庇护和整合山坳村流民带来的意想不到的战略收益。数百人的山坳村,如今与堡垒形成了牢固的共生关系。他们依赖堡垒的保护和电力,也成为了堡垒外围的缓冲区和眼线。秩序团若想进攻堡垒,必然要先经过山坳村,这将意味着屠杀和镇压,会彻底激化矛盾,甚至可能引发整个地区流民的反抗,使秩序团陷入人民战争的泥潭,得不偿失。刘政是野心家,不是疯子,他需要的是可控的剥削,而不是一片焦土。

因此,秩序团对南宝山采取了“战略忽视”和“严密监视”的策略。他们加强了通往南宝山方向的巡逻队,暗中限制物资流入山坳村,由于南宝山搜索小队武力较强,小股部队遭遇他们往往不是对手。同时,不断派出小股卧底,试图渗透山坳村,散播谣言,离间堡垒与流民的关系,但经历了上次电站事件后,山坳村民众的警惕性极高,效果甚微。

面对秩序团的封锁和自身的困境,陈默做出了最务实的选择:蛰伏与积蓄。

1。反方向发展:组成数只搜索小队,向秩序团势力范围之外发展,向他们统治区反方向发展,搜集各种有用物资。

2。强化防御:张卫国和李三继续强化训练。新队员王大柱、李铁、孙小海、周山经历了血火考验,迅速成长为核心战力。山坳村的防御工事进一步加固,山坳村的村民也都有了更加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对保护南宝山山坳的各种设施更加用心。

3。山坳村整合:陈默更加注重与山坳村的共生关系。有限的电力供应成为了团结的纽带。堡垒派出人员指导山坳村的农业生产和卫生防疫,偶尔用药品换取流民从废墟中搜刮到的特定物资。这种互动增强了信任,也使得山坳村更像一个整体的防御单元。

4。用电波了解世界:吴磊的无线电成了了解外界最重要的窗口。他与“曙光营地”建立了稳定的联系,互通各种信息。也试图和其他可能的信号源建立联系。

日子在一种表面平静、内里紧绷的状态中一天天过去。这方圆一百公里的土地渐渐形成了这两个相对有秩序的城邦,幸存者的生活也渐渐安定下来。

所有人都知道,当前的平衡是脆弱的。秩序团不会永远放任南宝山成长。而当他们解决了内部问题,彻底巩固了统治之后,高山与堡垒之间,必有一场最终的决战。

只是,那时机尚未到来。此刻,双方都在舔舐伤口,积蓄力量,在这末世的余烬中,等待着下一个点燃烽火的信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