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小说

秋天小说>末世余辉,生存 > 第117章 第四次生存代表大会(第1页)

第117章 第四次生存代表大会(第1页)

南宝山堡垒的日子,仿佛一条穿过险滩后暂时平缓的河流,在一种忙碌而有序的节奏中静静流淌。团队成员多了一个未成年人丫丫,她如同投入水中的一颗暖石,漾开的涟漪温暖了每个人的心田,也让堡垒的日常更多了几分“家”的生气。

一队(陈默、林晚、林小满、李三、大刘、小孙)和二队(张卫国、王大柱、孙小海、周小山、李铁、老葛)依旧轮换着驾驶皮卡,深入愈发危险的废墟与荒野。他们的目标明确:一切可用于发展和生存的物资——废弃工厂的机床轴承、五金店的稀有工具、图书馆可能残存的技术书籍、甚至医院药房里未被发现的药品角落。这既是他们的工作,也是他们的消遣方式。

王翠花则变成了堡垒当之无愧的“大总管”。她不仅将内部物资管理得井井有条,更肩负起与山坳村的物资交换。堡垒多余的蔬菜、盐、少量手工制品(如草绳、简陋木器)被用来换取流民们从更远处废墟搜刮来的金属零件、电池、布料乃至一些意想不到的“奢侈品”(如烟酒,储存着电影的优盘@硬盘等)。这种交易建立在互信基础上,也进一步巩固了堡垒与村子的共生关系。

吴伯和陈姨的身影几乎永远停留在那片日益扩大的梯田和菜园里。他们不仅精心侍弄着土豆、玉米、南瓜等主粮,还不断尝试开发新品种。利用从废墟找到的少量稀有种子,让南宝山山坳这片绿色多种多样。

张卫国的训练场永远是堡垒里最充满汗水和吼声的地方。山坳村巡逻队和堡垒战斗人员的训练很少落下,除了常规的射击、格斗、小队协同。张叔的口感就是要对堡垒实行军事化管理,往往大家也是慵懒的配合,不好提出异议,叔高兴就好。

苏晴的医疗室和林小满的从旁协助,成为了所有人身体和心理的避风港。除了处理外出队员的皮外伤和常见的疾病,她们更大的成就在于持续对丫丫进行心理疏导和药物调整。丫丫的每一点进步,都凝聚着她们的心血。

吴磊除了堡垒局域网和监控设备的日常维护外,更多的时间是在无线电室感知外界的信息。每到饭点,就是他向大家讲述外部世界故事的时间,就像听新闻联播一样。

赵磊依旧穿梭于城市废墟与南宝山之间。他带来的消息越来越清晰地描绘出秩序团统治下的“繁荣”图景:集市规模扩大,人口增加,但是秩序团除了收税,没有履行管理职能,城市处于无政府状态的肆意生长,黄赌毒俱全,强者生存。秩序团的内卫军力量急剧膨胀,对周边区域的掌控力更强,但也似乎更加专注于内部整合和享受权力,暂时无暇顾及远在山坳的南宝山。赵磊本人似乎很享受这种在刀尖上跳舞、获取信息的感觉,乐此不疲。

孙小海则将堡垒那几辆车辆(皮卡、越野车、改装房车)视若己出。他总是满身油污,想尽一切办法利用搜刮来的零件进行保养和适应性改造,确保它们随时处于最佳状态,这是堡垒机动性的生命线。

而老葛和大刘小孙师徒仍旧捣鼓他们的老本行,散弹枪的改进受限于加工精度和材料,只能进行一些小修小补,无法实现陈默所说的后膛装药。弹药的复装同样卡在黑火药威力和残渣问题上。老葛梦寐以求的“无烟化”、“大威力化”需要硝化纤维甚至更高级的化学合成技术,这远远超出了堡垒目前的能力范畴,缺乏关键原料和设备,让他们的研究举步维艰,大多时间只能在图纸和理论上打转。

日子仿佛就要这样,在忙碌、紧张却又隐隐有一丝停滞感的循环中,一首过下去。首到那个月圆之夜。

然而,平静的水面之下,亦有不平静的心灵。

尤其是关于“千湖之城”复兴委员会和“船城”的消息,虽然零碎,却像种子一样落在了某些人的心里,悄然发芽。其中,最向往外部世界的,莫过于林晚。

她不止一次地在夜晚,依偎在陈默身边,望着星空,轻声诉说:“默哥,你说,那个千湖之城,真的像‘老鹰’说的那样,有数十万人吗?他们真的在尝试恢复秩序,甚至重启工业?”“还有那个船城,钢铁舰队……那会是什么样的景象?大海……我还没见过真正的大海呢。”“我们一辈子,难道就要困在这个山坳里吗?虽然这里很好,大家像家人一样……但世界那么大,外面也许有更好的地方,有更多的可能……人生短短几十年,我真的想去看看。”

陈默总是沉默地听着,将她搂得更紧。他理解林晚的想法,甚至,这种想法在他心中同样存在。作为领袖,他看得更远。南宝山虽好,但资源有限,发展天花板肉眼可见。秩序团的威胁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始终悬在头顶。远方的庞大势力,或许代表着更大的机遇,也可能是更大的危险。他同样渴望更广阔的天地,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对堡垒这几十口人生命的责任,对他和兄弟们一手建立的这个“家”的责任——让他无法轻易做出离开的决定。他舍不得,也放不下。

中秋月明,末世第六年的中秋节,在不知不觉中来临。

或许是为了冲淡日渐沉闷的氛围,或许是为了庆祝丫丫的康复,或许只是单纯地想找个理由让大家团聚放松,王翠花早早提议,要好好过个节。

这也是6年来大家过的第一个中秋节。

这一天,堡垒的工作提前结束。女人们都聚集到了厨房,就连丫丫也在一旁帮着摘菜洗菜。王翠花拿出了珍藏的腊肉和野味,吴磊和苏晴贡献出刚钓的虹鳟鱼,林晚和林小满手脚麻利地和面调馅,陈姨蒸上了难得的纯粮食馒头。厨房里热气腾腾,笑声不断,空气中弥漫着久违的、令人心安的食物香气。

夜幕降临,一轮皎洁的圆月升上墨蓝色的天幕,清辉洒满大地。监狱堡垒的小广场上,几张桌子被拼凑在一起,上面摆满了虽然简单却分量十足、用心制作的菜肴:腊肉炒野菜、蘑菇汤、烤土豆、蒸南瓜、生鱼片,甚至还有一小碟用野果和糖浆熬制的“月饼”。

堡垒全体成员,包括山坳村巡逻队的几名核心队员代表以及村委会成员,围坐在一起。油灯和月光交织,映照着一张张饱经风霜却此刻洋溢着轻松笑容的脸。就连丫丫,也坐在苏晴和王翠花中间,小口小口地吃着东西,偶尔抬头看看月亮,眼神中有了属于她这个年纪该有的好奇。

酒是自酿的野果酒,度数不高,却足以助兴。大家吃着,喝着,聊着家常,开着无伤大雅的玩笑。气氛温馨而融洽。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陈默站起身,端起酒碗,环视众人。广场渐渐安静下来,大家都看向他,知道他要发言了。

“各位,”陈默的声音沉稳,在寂静的夜空中传开,“今天过节,大家吃得高兴,我也很高兴。看着咱们堡垒越来越好,人丁越来越旺,丫丫也恢复了健康,我心里,踏实。”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