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她进来吧。”
……
【二月十三(3月27日),咸丰再次由内阁明诏求贤,命令各省总督、巡抚在其下属官员中保举“才德兼优、诚心任事”的能人。】
【三月初十(4月21日),他看到了一份奉旨奏事的折子,非常高兴,下旨将保举的范围扩大到不在职的官员,历来不得直接奏事的布政使、按察使,此时也获得了向天子进言的机会。】
【三道御旨下达后,奏章纷至沓来。】
【在这些折片中,最为咸丰欣赏的有十余篇,而顶顶看中的是礼部侍郎曾国藩,传旨褒奖】
【而各处报来的推荐人才的名单中,也有十余人传旨查看,准备进京引见,其中两人最受咸丰看重。】
【一是鸦片战争中被革此时在家养病的林则徐,另一是当时的争议人物前漕运总督周天爵。】
【而求言求贤也一改道光末年政坛死气沉沉的局面。】
……
{求言求贤,显示了君主的开明,但实际反映出来的是咸丰帝此时对政事的不明,对人才的不察。这也是上级在不知所措时经常采用的方法之一。}
{哈哈哈真实了,领导动脑暴的时候就是自己不知所措的时候。}
{将采纳意见的范围扩大,说明当权者暂时还没有头绪,先多听听多看看。}
{放在今天就叫扁平化管理。}
{哈哈哈,你是懂职场的(大拇指)}
{职场官场,一脉相承。}
……
大汉。
“你可以听到一千个意见,但没有人会告诉你如何从一千个意见中挑出正确的那个。”
刘邦笑着道:
“他想要一切都好,但什么叫好呢?”
“没有标准,不清楚标准,无法洞悉好坏,有跟没有都一样啊……”
吕雉不认同刘邦的这方面看法,冷声道:
“但这也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
“本来就是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如果再堵塞言路,效果会更差。”
“咸丰能这样做,说明其还是比较开明的。”
刘邦笑着点头,也没说什么。
……
【道光末期,皇帝贪图政治平静、耳边安静,“恶闻洋务及灾荒盗贼事”。】
【身边的军机大臣也报喜不报忧,掩饰真相,封杀言路,专拣好听的说给道光帝听。】
【当时京师中有一制联云。】
【著、著、著,祖宗洪福臣之乐。】
【是、是、是,皇上天恩臣无事。】
……
{《杀死那个石家庄人》和《杀不死的石家庄人》}
{“褪下孔乙己的长衫”“进取才是青春的号角”}
{稳中向好,天下太平着呢}
{人生失意无南北。不得志之人总会满心怨望。}
{当然了,我说的是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