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此时最最要紧的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咸丰不是一个没有主见的人,他最欣赏的是各地官员按照儒家学说、祖宗制度提出的解决办法,甚至引经据典地指责当时的理学大师倭仁的一些意见,足显示其学识功力。】
【咸丰相信,只要按照儒家学说、祖宗制度来办理,天下一定大治。】
……
{绝了……}
{然而问题就出在社会的各种弊端,皆源于儒家学说和祖宗制度,以此去救世,如同以火救火,以水治水。}
{周期性的王朝治乱,被传统史学家荒谬地概括为性理名教的兴废所致,使人们坚信,不是经不好,而是和尚念歪了经。}
{殊不知“治”、“兴”非为念经正,“乱”、“废”亦非不念经。}
{当理论与实际相背离时,经不能不念歪。}
{我们站在俯视的角度上去看,会觉得十分可笑。}
{但代入咸丰的环境,这是似乎是唯一解。}
……
大汉·景帝时期
“若如此。”
刘启冷眼看着,嘴里幽幽道:
“就说明经本身就有问题,所以要实事求是。”
小刘彻捧着脸,嘴里鼓鼓囊囊含糊不清道:
“实事求是,说的容易。”
“老祖宗可是一顶大帽子,是不能质疑和改变的。”
“所以就只有循环,没有进步。”
“要不是我,大汉能不能雄起还两说呢!”
刘启斜眼看着他,环抱双臂,嗤笑道:
“哦?怎么?这会儿你不是太子刘彻,是汉武帝刘彻了?”
“你确定吗?”
小刘彻打了寒颤,连忙摆手摇头。
“不不不,我是太子刘彻!”
“太子刘彻哦!”
刘启没好气的冷哼一声。
小刘彻擦了擦脑门。
好险,差点挨一顿毒打!
……
【随着一道道谕旨往各地,官员们纷纷称赞圣旨英明。】
【可政治却没有起色,局势反越来越坏。】
【但谁又敢说圣旨无效无用呢,最聪明的方法是用纸将火包起来,等到烧穿了那天再说。】
【年轻的咸丰登上皇位时,颇有企图心。】
【他继承了祖宗的大业,也极力效法祖宗的勤政风范。从《实录》中看,他此时的工作极为勤奋,每天都有许多谕旨下达,其中不少是亲笔写的朱批、朱谕,不劳军机大臣动手。】
【他是真的想要守住这一份祖业,想要重显祖宗昔日的荣光。】
【也因如此,咸丰在上台后的八个月,便主演了一幕众人拍手叫好的戏——罢免席军机大臣穆彰阿。】
q4。。q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