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宁的研究生学习期间依旧没有停了医院这边的工作,属于边上班边进修。
老教授从带着他们上手术,到指导他们做手术,到现在除非有疑难杂症,基本上都能撒手。
你要问这么年轻的主治医师竟然能做心外科手术了?
后世可能有点悬,但现在缺少医疗环境和条件,有人能做手术就已经是幸运的了。
再一个,这个年代很少有医患纠纷,医生还能专注专业,也没有那么多的后顾之忧。
顾宁因为心思简单,专注度高,手更稳,技术进步的很快。
技术进步,手术成功率高,也让医院愈加地重视培养她。
好医生是怎么培养出来的?
说起来有点残酷,是需要经手大量的病例,通过总结观察,甚至是海量的手术锻炼才可以。
她研究生还没毕业呢,手术量就已经直线上升,院里的意思就是熟能生巧,给她喂手术量。
基本上,李学武不在家的这段日子里,她每天都有两台手术。
如果按一台手术平均时长3到4个小时算,她每天的工作量都非常的高。
年轻、专注、有孩子,这三样叠加在一起,她就成了主力。
有人要问了,年轻和专注很重要,有孩子算什么条件?
这年月对传宗接代还是很看重的,丁克这个概念还没有出现。
你要没有孩子,人家会讲究你身体不行,或者哪里不行。
不要孩子不行,就连组织都会找你谈话。
这算是人生的一个任务了。
顾宁不仅完成了任务,生的还是男孩,这就更让领导放心了。
都生了一个男孩了,家里总不会催着她继续生了吧?
女医生只要不休假,那绝对能保证技术的连贯性。
顾宁更被医院看重的原因还有一条,那就是李学武。
这个年代单位十分看重个人生活,工作和晋升都会侧重家庭,如果家庭成分复杂,那就完了。
反过来讲,家庭稳定,夫妻二人和睦,那工作也能做得好。
为啥要这么考察?
有人说这种考察办法一点都人性,太主观了。
其实不然,尤其是顾宁这个职业,在总院是会接到特殊任务的。
任务具体到有多特殊就不讲了,没有过硬的技术和心理素质,家庭背景考察不过关,组织怎么敢用她。
能被特殊培养的,一定是有道理的。
只是这份培养的恩情有些过于重了,有些人还真承受不起。
想想顾宁上班,有多少人为她的家庭服务吧,一般人哪有这种优秀且专注的学习条件啊。
顾宁的工资并不低,但在大环境下也不是富豪级别的。
是因为有李学武的支持,她才拥有了出家门就到单位的优渥条件,更拥有了孩子不用看,饭菜不用做,衣服不用洗的生活。
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她的知识结构和技术能不飞速提升嘛。
是想到军功章有李学武的一半,所以顾宁主动请了假。
医院也是考虑到顾宁还很年轻,有家庭,孩子也小,李学武又常年在外地工作。
夫妻不能老是不见面,为了工作不能忘了家啊。
所以,顾宁去请假,领导想了想便允了,还叮嘱她好好玩。
好好玩?玩什么?
顾宁决定请假的时候就有了心理准备,没想到上车以后心里就有点后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