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这个时候,吴淑萍才注意到,随着赖家声回来的还有杨召。
杨召带着两个人“送”他进屋后并没有离开,而是站去了墙角。
可就算再怎么沉默,也不是隐身,她终究能看得见。
这种姿态不像是来送赖家声回来团聚,倒像是一种押送。
尤其是爱人的语气。
杨召并没有解释什么,只是递给她一封信,一封来自港城的信。
信是李文彪写的,没有太多个人情绪,只是一种叙事文字,详细讲述了港城所发生的事,与赖家声有关的。
当得知赖家声在港城的所作所为,吴淑萍如遭雷击。
她怀疑李文彪错了,甚至怀疑李学武错了,都没第一个怀疑赖家声。
可当她放下手里的信,看向赖家声的时候,他是沉默的。
“这是我和孩子四年来的住所。”
吴淑萍终究是个坚强且睿智的女人,淡定地收起信件,用一种复杂的语气向赖家声介绍着她和孩子的生活。
“这处房屋有两层,上面一层是我和孩子的房间,下面是陆姐的房间,以及厨房和餐厅。”
她的声音有些颤抖,甚至都忘了让陆姐出来抱孩子离开。
李信看得出母亲的悲伤,很乖巧地抱住了她的大腿,给她以依靠。
吴淑萍抱起孩子来到沙发这边,递给了杨召。
杨召来这边的次数也不少,李信自然熟悉他,也愿意跟着他。
“一年前有个姑娘住在这边,她叫周小白,是****周副***的女儿。”
她讲到这里抹了一把眼泪,长出了一口气,说道:“我给你写的每一封信都会通过邮寄给你。”
赖家声沉默着看向她,并没有随着她的示意看向哄孩子的那个人。
他不认识杨召,对方从港口接了他下船,一路上直接送他来了这里。
路上没有招呼,没有谈话,甚至没有眼神交流,他知道自己的处境。
从港城到内地,他没有故地重游的好心情,也没有如临深渊的恐惧。
是心如死灰,功败垂成的遗憾。
直到看见妻儿的那一刻,他才知道自己如此疯狂到底是为了什么。
吴淑萍的状况让他恼火,更多的是自责和迁怒。
他以为妻儿在内地过的是水深火热的生活,所以才努力工作,希望能得到李学武的帮助,照顾他们。
最开始吴淑萍给他的信上写了,李学武将她安置在了监所。
他丝毫没有怨恨李学武,反倒觉得这是一种保护。
吴淑萍写信给他,介绍了来津门以后的生活,说了需要配合李学武演戏,要给孩子一个身份。
赖家声完全信任自己的爱人,也信任李学武的为人。
因为有李学文和赵雅芳在,李学武就算再坏也不会这么坏。
能救吴淑萍,就不会坏了自己的名声,他能信得过两人。
再到儿子出生,吴淑萍邮寄给他的照片他都珍藏着,每天都会看一看。
他期待着全家的重逢,向往着妻儿能来港城与他团聚。
赖家声一直关注着口岸的政策情况,更希望凭借自己在金融界的影响力,获得一些资源。
从去年开始,他在给吴淑萍的信里讨论如何迎她们母子来港。
吴淑萍在回信中也讲出了自己的希望,她更期待与爱人的重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