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位面
朱元璋坐在椅子上,轻轻敲着扶手,缓缓说道:“这杨嗣昌、洪承畴和孙传庭配合得倒还不错,知道速战速决对付‘暗影盟’和那心怀不轨的权贵,收集罪证这事儿也办得干净利落。”
常遇春在一旁咧嘴笑道:“陛下,他们这一套组合拳下来,把京城内的麻烦事儿解决得差不多了,确实有两下子。尤其是孙传庭,带兵突袭那叫一个干脆,把敌人打得没脾气。”
刘伯温微微皱眉,沉思道:“不过,北方势力又来捣乱,这边境危机可不小。就看他们几个怎么应对了,可别让咱大明的江山受了威胁。”
朱元璋目光如炬,点点头:“嗯,朕瞧着他们有几分本事,希望他们能像解决京城内患一样,把北方的麻烦也给朕处理好,保我大明安稳。”
永乐位面
朱棣站在宫殿前,抬头看着天幕,神色凝重:“杨嗣昌他们在处理内部问题上展现出了果断和智慧,成功清除了‘暗影盟’、江湖杀手以及贪腐权贵,稳定了京城局势,这一点值得肯定。”
郑和在一旁恭敬地说:“陛下所言极是。他们分工明确,杨嗣昌和洪承畴收集罪证,孙传庭带兵围剿,配合默契,效率颇高。只是北方势力又有进犯之意,局势不容乐观。”
姚广孝双手合十,轻声道:“陛下,他们既有应对内忧的能力,想必也能在边境危机中想出良策。但需早做准备,不可掉以轻心。”
朱棣微微点头:“传朕旨意,加强边境侦查,密切关注北方势力动向。朕要他们未雨绸缪,绝不能让北方势力得逞。”
宣德位面
朱瞻基在殿中来回踱步,满脸忧虑:“哎呀,这好不容易京城内的事儿刚稳定下来,北方势力又要来捣乱,这可如何是好!杨嗣昌他们能应付得过来吗?”
杨士奇赶忙上前宽慰道:“陛下,杨嗣昌、洪承畴和孙传庭皆是能臣,之前面对那么多复杂局面都处理得很好,这次相信他们也能想出办法应对北方势力的进犯。”
于谦也在一旁说道:“是啊,陛下。他们经验丰富,又一心为大明着想,定会全力以赴守护边境,保我大明安宁。”
朱瞻基停下脚步,叹了口气:“希望如此吧,真希望他们能顺利化解这场危机,让百姓们不再受苦。”
嘉靖位面
朱厚熜坐在龙椅上,翘着腿,冷哼一声:“哼,这几个人处理起京城的事儿来还算有点手段,把那些乱七八糟的势力都给收拾了。不过,北方势力可不是吃素的,就看他们怎么应对了。”
严嵩满脸堆笑,谄媚道:“陛下圣明,杨嗣昌他们定不会辜负陛下的期望。想必他们已经在谋划如何抵御北方势力了,陛下就放心吧。”
戚继光一脸严肃,抱拳说道:“陛下,末将相信杨大人他们有能力应对北方的威胁。他们在军事和谋略上都有过人之处,定能保我大明疆土不失。”
朱厚熜冷笑一声:“哼,要是他们办砸了,朕可不会轻饶。朕倒要看看,他们到底能不能扛住这一波。”
……
朱由检眉头紧锁,看着杨嗣昌和洪承畴,问道:“二位爱卿,北方势力又要进犯,如今京城刚经历内忧,该如何应对?”
杨嗣昌上前一步,拱手说道:“陛下,北方势力趁虚而入,实在可恶。但我们也不必慌乱,当务之急是稳定军心民心,同时加强京城防御。臣建议,立刻召集各路将领,商议御敌之策。”
洪承畴也点头道:“陛下,杨大人所言极是。此外,我们可派人前往边境,摸清北方势力的兵力部署和进攻路线,做到知己知彼。”
朱由检思索片刻,说道:“好,就按二位爱卿说的办。杨爱卿,召集将领商议之事就交给你了。洪爱卿,边境探查的任务便由你负责。”
“臣遵旨!”两人齐声应道。
杨嗣昌回到衙门,立刻派人通知各路将领前来商议。不多时,将领们齐聚一堂。
“各位将军,北方势力又要进犯,京城危在旦夕。今日召集大家,就是要共同商讨御敌之策。”杨嗣昌说道。
一位将领站起来,说道:“杨大人,京城城墙坚固,只要我们坚守不出,北方势力一时半会儿也攻不进来。”
另一位将领却摇头反驳:“此计虽稳,但北方势力若长期围困,京城粮草供应恐成问题。依我之见,我们应主动出击,在城外与他们交战,挫其锐气。”
众人各抒己见,争论不休。杨嗣昌沉思片刻,说道:“二位将军所言都有道理。坚守可保京城一时安稳,但长期围困确实不利。主动出击虽有风险,但能掌握先机。我们不妨双管齐下。”
“杨大人,愿闻其详。”众将领纷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