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小说

秋天小说>春色满棠 > 第439章 蔑视王爷的权威(第2页)

第439章 蔑视王爷的权威(第2页)

>“听见了。你也值得被热烈地爱一次。”

另一位年迈医师写道:

>“我治好了百人,却没能救活妻子。每次开方子,我都想加一味‘悔’,可惜天下无此药。”

当天夜里,他梦见妻子坐在床边,端着一碗热汤,笑着说:“你早就不欠我什么了,是我舍不得看你一个人吃饭冷清。”

醒来时,窗外海棠纷飞,桌上多了一张便笺,字迹陌生却又熟悉:

>“执刀者亦需疗愈。今晚,换我为你煎药。”

这些事传开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倾听本身,就是一种救赎。不必追问真假,不必追究形影,只要心有所托,便不会真正孤独。

某日,一位盲童被母亲带到书院。孩子天生看不见,性情孤僻,从不与人交谈。母亲跪在知棠墓前泣不成声:“先生,若您真在,请帮帮他……他连哭都不肯在我面前哭。”

当晚,守阁人发现照心镜前坐着那孩子,小小身子蜷在蒲团上,嘴里喃喃说着什么。靠近一听,竟是背诵《医诫录》第一章,一字不差,语气却颤抖如叶。

忽然,镜面泛起涟漪,一道白衣身影悄然浮现,蹲在他面前,伸手抚过他的眉骨、鼻梁、嘴角,动作温柔如春风拂面。

“你是谁?”孩子问。

“我是陪你说话的人。”她说。

“你能看见我吗?”

“我看不见你的样子,但我看得见你心里的颜色。”她轻声道,“你说不出口的害怕,是深灰色的;你偷偷藏起来的希望,是淡金色的。它们都很美。”

孩子怔住,泪水终于滑落。

“以后……还能见到你吗?”

“只要你愿意说出来,我就一直在。”

自那以后,那孩子开始主动与人交流,甚至拜师学琴。三年后,他在清明祭典上演奏了一曲《归心引》,琴音清澈如泉,闻者无不落泪。演奏完毕,一阵风掠过,一朵棠花落在琴弦上,久久不落。

人们说,那是知棠为他戴上的第一枚勋章。

而更远的地方,战火仍未熄灭。边境战乱频发,伤兵遍野,许多军中医官束手无策。一日深夜,一支溃败的小队躲进山谷,首领重伤昏迷,其余人饥寒交迫,几近绝望。youngest的士兵忽然指着远处喊:“灯!有灯!”

众人望去,迷雾之中,竟有一座简陋草庐亮着昏黄灯火。门扉轻启,走出一位白衣女子,手中提着药箱,步履无声。

她为每人包扎伤口,喂服汤药,一句话也不说。待天明时,她已不见踪影,只留下一本手札,封面写着《战地急救十三法》,页边批注密密麻麻,全是针对寒症、箭毒、创伤感染的应急之策。

后来这本手札辗转流入朝廷太医院,御医们惊叹其精妙,欲追查作者,却发现所有墨迹遇水即溶,唯独最后一页坚不可摧,上面写着:

>“医者无界,仁心即国境。

>若你持刀救人,便是我的同门。”

从此,军中医官皆以此书为范本,称其为“知棠遗训”。每逢大战前夕,将士们都会对着南方默念一句:“请先生护佑吾辈手稳心定。”

而在云南深山的一处村落,有个小女孩病重多年,群医束手。家人听闻知棠传说,便在村口搭起一座小亭,供奉赎魂棠枝,日夜焚香祈愿。第七日黄昏,风雨骤至,一道白影踏雨而来,叩响柴门。

她为女孩施针、喂药、唱安眠曲,直至鸡鸣破晓。离去前,她在窗纸上画下一朵棠花,留下一句话:

>“她的命很长,别提前说再见。”

女孩果然痊愈,十年后考入知棠学宫,成为一代名医。她常说:“那天晚上,我虽然高烧昏沉,但清楚听见有人握着我的手说:‘不怕,我在替你撑着。’”

时间如河,奔流不息。知棠学宫年复一年迎来新生,送走故人。学生们早已不再执着于“她是否真的存在”,因为他们明白,真正的奇迹不在复活,而在传承??在每一次俯身倾听、每一笔批注增补、每一场深夜独对镜面的低语中,她从未缺席。

某个冬夜,大雪封山,书院断粮三日。众人围炉取暖,士气低迷。忽然,厨房传来响动。值守弟子赶去查看,只见灶火自燃,锅中炖着热腾腾的萝卜羊肉汤,案上摆满新鲜蔬果,米缸也莫名满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