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高深的一些的变化,张新没教。
他去请教,张新却对他说‘贪多嚼不烂’,让他把基础夯实了再来。
此时的曹操,除了在颍川时跟着皇甫嵩追杀黄巾,就是被徐荣捶了一顿,再有就是袭杀王匡。
实战经验可以说十分有限。
“传令,变锥形阵。”
张新的声音将孙曹二人的注意力拉了回来。
曹操抬眼望去,现皇甫嵩的两翼攻不破张新军阵,开始缓缓后撤。
张新抓住机会,转守为攻。
鼓声变化,原本圆润的张新军阵忽然变得锋锐起来。
锥形阵,讲究的是中心突破。
中间的攻势猛,两侧轻。
皇甫嵩见状摇动令旗,也以锥形阵相对。
张新军的锥头也攻不破皇甫嵩的军阵。
皇甫嵩见状,令骑兵出击,攻击锥形阵薄弱的侧翼。
张新以骑兵应住。
锥形阵锥头受阻,两侧士卒缓缓跟上,就又恢复成了最初的方阵。
战场之上鼓声隆隆,杀声震天。
孙坚、曹操看得心驰神往。
双方共计三万大军,在这广袤的平原之上正面搏杀。
没有计谋,全是实力。
时而皇甫攻,张新守,时而张新攻,皇甫守。
三万大军宛如一体,自然流畅,进退之间变化万千,看着十分赏心悦目。
曹操赶紧抓住这难得的机会,拼命汲取着当世两位名将的战阵之道。
“君侯之能,我不如也。”孙坚心中暗叹。
他服了。
同时心中也有些庆幸,还好张新没有同意让他做先锋。
否则面对皇甫嵩如此精妙的变化,他能不败已是侥幸,遑论得胜?
一场大战,战至黄昏。
直到日落西山,士卒喊声嘶哑,双方这才鸣金收兵,收殓战死将士的遗体,各自回营。
今日一战,算是打成了个平手。
董璜回城之后,写了一封密信,派人快马前往长安,送给董卓。
董卓收到密报,看完之后哈哈大笑。
他最怕的,就是皇甫嵩出工不出力,表面上积极应战,暗地里偷偷放水。
今日一战的经过,董璜写的十分详细。
董卓通过信中的描述,判断出皇甫嵩基本上是全力应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