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况治国?
党人名士无功受赏,雒阳官员无过被掠、乃至被杀。
如何服众?
只能说是一步错,步步错。
后来诸侯会盟,董卓因惧怕刘辩复辟,将其鸩杀,又火烧雒阳,强行迁都。
一通稀碎的操作,成功的让他自己在政治上彻底没了退路,以至于尚未交战,荀攸就得出了董卓必败的结论。
他之所以还能活到今日,所倚仗者,无非就是手中兵强罢了。
荥阳一战,曹操全军覆没。
孔伷听闻此事,直接吓的病死了。
梁县一战,孙坚又损失惨重。
诸侯联军每日置酒高会,不敢再提进兵之事。
一切都在稳中向好。
可没想到的是,联军中竟然出了张新这个变态。
董卓不明白。
孟津一战,自己用间明明已经成功,张新军已然断粮,他也成功的按照原计划歼灭了王匡军
怎么到最后输的反而是他?
雒阳一战,他麾下的西凉兵损失泰半。
河东、华阴、陕县。。。。。。就连皇甫嵩也只能挡他半个月。
长安更是一日告破。
政治上稀碎,军事上也一败涂地。
除了将刘协挂在墙上,用这种遗臭万年的办法来逼张新退兵,董卓已经没牌可打了。
百官心中虽怒,但又不敢骂董卓,只能不断劝说张新退兵。
言语之间,仿佛下令将刘协吊起来的人不是董卓,而是张新一般。
“好人就该让人拿枪指着?”
张新心里十分恼怒,双眼不断在宫墙上来回扫视,希望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然后大喊一声‘奉先何在’。
可惜,由于张新的缘故,此时的董卓和吕布,并不像原本的历史上那般亲密无间,形影不离。
张新没找到他。
董卓一脸悠哉的看着张新被骂。
刘协倒也硬气,直到百官都骂累了,他也不哭不闹,一声不吭。
双方又对峙了大约半个时辰。
“罢了。。。。。。”
张新叹了口气,“传令,退兵南门。”
有百官这群怂包在,他现在几乎没有说服董卓的可能了。
在这么对峙下去也不是个事儿,最终苦的还是自家大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