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前坐着一个年轻人,约莫三十岁上下,头发凌乱,眼下青黑。他盯着屏幕,手指悬在键盘上方许久,最终缓缓敲下一句话:
>“爸,我还在试。”
他是孙小言的儿子,名叫孙启明。
他的母亲在临终前曾紧紧攥着他的手,反复念叨一个名字:“林昭……一定要告诉他,小言一直记得他折的纸灯。”
那时他还小,不明白为什么母亲提到这个名字时会流泪,也不懂什么“忆光”、“守灯者”。直到长大后翻出家中尘封的日记本,才拼凑出那段湮没于历史的记忆:那个戴眼镜的男人,曾在末世最黑暗的夜里,为一个病弱的女孩折了一千只纸灯,挂在病房窗前,说:“你看,星星掉下来了。”
后来,这些灯成了第一批人工忆光载体的原型。
启明学的是量子神经工程,毕生致力于破解“归途协议”的底层代码。他知道父亲当年也是研究组成员之一,但在一次实验事故中失踪,生死不明。有人说他死于数据风暴,也有人说他自愿接入网络,成为最早的守灯者之一。
但他始终相信一件事:**只要记忆还在传递,连接就未曾真正断绝**。
他重新启动程序,输入一段加密密钥??那是母亲临终前whispered的一串数字,据说是林昭留给她的“备用通道”。
屏幕骤然变黑。
然后,一行字缓缓浮现:
>【检测到异常信号反馈】
>来源:未知(疑似跨维度共振)
>内容解码中……
紧接着,一幅图像缓缓加载出来。
是一张画。
纸上有个男人站在星空下,身边围着许多人,每人手里提着一盏灯。角落里,扎马尾的女孩正在画画,旁边写着歪歪扭扭的字:
**“他说他会变成光,所以我把他画下来了。”**
启明浑身剧震,猛地站起身,椅子翻倒在地。
“这……这是……”
他认得这幅画。母亲房间里就挂着一幅复制品,她说那是“最重要的东西”。
可问题是??这幅画从未上传过任何数据库!它是纯粹的手绘作品,原件早已随母亲火化!
屏幕上,图像开始变化。
画中的小女孩抬起头,看向画外,嘴唇微动。
虽然没有声音,但启明读懂了她的口型:
**“你妈妈也在看星星。”**
泪水瞬间涌出。
他跌坐回椅子,双手捂住脸,肩膀剧烈抖动。十年来的孤独、执拗、怀疑、挣扎,在这一刻全部决堤。
“妈……”他哽咽着,“我找到了……我真的找到了……”
就在此刻,窗外雷声轰鸣。
一场罕见的春雨降临城市。
雨水打在屋顶、街道、树梢,发出沙沙声响。而在每一滴雨珠落地的瞬间,空气中都会闪过一丝极短暂的荧光??微弱得几乎无法察觉,但若有人恰好抬头,便会发现:**雨滴坠落的轨迹,竟隐隐构成了一串符号**。
那是忆光编码中最基础的一句话:
>**“我还记得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