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拱手朝着乔琰行了一礼后说道:「蒯氏不比弘农杨氏积累深厚,愿以折半之数上敬天子,蒯氏承荆南之望,愿助陛下收集荆襄典籍编纂入学宫。」
「自党锢之祸至于如今,荆州少逢战事,南下避祸者不计其数,蒯氏也愿出资,助力于其重归故土。」
乔琰遥遥朝着他举了举杯,「那朕——便先多谢异度先生高义了。」
这一句多谢二字直接击碎了在场众人最后的一点疑虑。
蔡瑁仿佛生怕别人还能抢先在他的前头一般,当即接着蒯越的话说了下去。
反正是一并来的,就不必还分作两次说话了!
……
作为乔琰扈从的典韦还从未见过这些有着世家名门之称的存在,居然会以这等物品贱卖一般的口吻将东西送出来,还生怕自己送的少了会落在别人的后头,再转头看向乔琰,见她脸上还是一派波澜不惊的平静,不由有些咋舌。
照这么看起来,这些人和他们这些卖力气干活的人其实也没太多区别。
虽不知道这一出送礼算不算是情绪上头之下的表现,在随后会生出反悔的想法,可起码在此时,陛下发起这出邀约会见的目的就已可以算是彻底达成了。
有了这一出「失」,方能有后头的「得」嘛。
不过典韦并不知道的是,乔琰的表现看似平静,其实也并非对于所有的事情都有着了然于胸的掌控。
当这些世家代表在侍从的领路之下退去后,乔琰看着面前的空座,忽然朝着杨修问道:「此前我让你在大雍朝堂上担任官职,而不是继续担任大司马府属官,被你给拒绝了,坚持暂时仍以那空位自居,所为的便是今日这一出?」
在乔琰登基称帝之前,杨修乃是她那大司马府中的主簿,可当大司马的官职也不再存在后,这个大司马府主簿也就已然名存实亡。
所以若说官职,杨修是没有的。
假使他有官职在身,这出将世家隐户献上的举动里,便或多或少羼杂了一些特殊的意味,譬如说贿赂君主之类的。
恰恰是这个钻空子的举动,让他发起此事变得尤为顺理成章。
听乔琰发问,杨修回道:「断尾求生,壁虎山鼠之流尚且有这样的智慧,人难道就没有吗?」
杨修聪明至极,也就绝不会不知道,他做出的这个举动在短期内给弘农杨氏带来的损伤远大于可能获得的利益,甚至那些因为他的一番话而不得不同样做出这个举动的世家,甚至有可能将这笔损失的帐记在他的头上。
可世家啊——
王朝更替之间的新旧沉浮,随着乔琰还有意图掀起更大变革的举动面前,从来不缺作为奠基的牺牲品!
他看似是在朝着自己所代表的利益阶层挥出一刀,却又何尝不是在极力给他们指点出一条更为本质的求生之路呢。
在马钧和黄月英划分出工部,弘农馆考核选拔即将于半月后开始的两件事里,杨修除却看到了乔琰这个不拘一格用人的擢拔外,还看到了一点意图对官职制度做出改变的影子。
那么与其让这些世家因为手中的隐户人手而野心尤存,在下一波变革面前成为被枭首的出头之人,还不如奉行求生之道先遵照着乔琰的意愿往前走一步。
乔琰看了看对方的脸色,对杨修可能怀揣着的小算盘没报以什么想法,只是转而说道,「眼下各方人手送至,你这闲散日子是过不了了,去尚书台领尚书仆射的位置去。」
杨修拱了拱手:「遵陛下之命。」
尚书仆射乃是尚书令的属官,别看其只有六百石的官职,但位卑而权重在这个位置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因尚书令还处在空缺的状态,这个尚书仆射的位置可以代为处理尚书台之事,各方官吏的考绩都汇总在此,可以说是目前的内朝要员。
至于这到底是因为杨修的资历本就应当被放在这样的一个位置上,还是因为他今日的这番表现在乔琰这里备受认可,故而做出了一番嘉奖,那就留待这些与会之人去猜测了。
总之,这群人的大出血牺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倒是也没白费。
杨修走马上任之后,当即展开了对各方出人出力的督促,在四月到六月之间,不止是那三州的人口吐出了个蔚为可观的数字,就连并州凉州和益州这等距离近的也都主动配合了他的行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