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按照楚衍提供的公式和具体分子描述符,经过二十四小时连续实验制备出的成品。
此刻正安静地躺在真空样品盒里,却让在座的十二位院士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根据三次重复实验结果,该基材膜稳定在0。0005平方米。”
杨奕点击遥控器,屏幕上立刻跳出密密麻麻的数据曲线。
“比我们现有最好的材料性能提升近二十倍。”
“而且……”
她的声音在说到具体数值时明显提高了八度。
“而且什么?”
坐在首位的钱院士突然开口,老花镜后的目光锐利如刀。
“而且制备成本只有现役材料的七分之一。”
杨奕咽了咽唾沫。
会议室里顿时响起一片倒抽冷气的声音。
“娱乐圈的小明星能搞出这种突破?”
头发花白的张院士猛地站起身,差点带翻茶杯。
“数据不会说谎。”
李院士缓缓起身,将一沓文件推到桌子中央。
“这个分子构型设计真是他想出来的?”
钱院士翻看着文件,突然停在某一页,抬头看着李院士。
“对,事实就摆在这里。”
李院士敲了敲样品盒。
争论持续了整整两小时。
中科院特聘研究员的评审流程向来严苛。
按照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聘任管理办法规定,候选人必须获得至少五位在职院士的联名推荐。
且推荐人需来自三个以上不同学部。
会议室内,十二位材料科学、物理、化学学部的院士面前都摆着一份匿名投票单。
由李院士进行候选人学术成果汇报,现场展示楚衍提供公式回收的基材膜实验数据。
接着进入质询环节,院士们可对材料真实性,理论创新性提出质疑,最后才是无记名投票。
杨奕的手指紧紧攥着实验报告边缘,纸张在她掌心发出轻微的脆响。
会议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她能清晰地听到自己急促的心跳声。
那块泛着奇异虹彩的基材膜就躺在真空样品盒里,像是来自未来的造物,却无法照亮在座院士们凝重的面容。
“各位老师,这是第三次重复实验的数据。”
她的声音有些发颤,激光笔的红点在投影屏上微微晃动。
“介电常数和磁导率的匹配度达到99。7%,完全符合楚衍同志的预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