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正被一个华夏网红像拼图般轻松组装。
最令他毛骨悚然的是。
楚衍谈论某些细节时的笃定语气。
仿佛亲眼见过那些连他自己都无缘得见的项目。
那些隐藏在特殊访问程序(SAP)背后的,预算都不出现在正式账目上的终极黑科技。
查德站在防弹玻璃幕墙前。
华盛顿特区的灯火在夜色中闪烁。
多年的情报工作让他养成了在危机中迅速恢复冷静的本能。
但此刻,一种前所未有的失控感正沿着脊椎缓缓攀升。
楚衍直播中透露的技术细节太过精确。
精确到不像二手情报的拼凑。
更像是直接从某个实验室终端读取的原始数据。
查德的大脑像一台精密的分析仪,开始逐帧回放近五年来的所有重大保密措施升级记录。
从量子加密通讯系统的全面部署。
到生物特征识别的门禁改造。
再到所有涉密人员的行为模式分析。
理论上整个国防科研体系应该已经滴水不漏。
然而现实却给了情报局一记响亮的耳光。
这种级别的技术泄露只有两种可能。
要么存在一个深藏不露的鼹鼠网络,其渗透程度远超当年的剑桥五杰。
要么就是整个保密体系出现了系统性漏洞。
查德更倾向于前者。
因为历史上所有重大情报泄露事件都证明。
再严密的系统也抵不过内部人员的背叛。
他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向冷战时期的大毛案例。
当时对方安插在西方阵营的特务网络如同癌细胞般扩散。
直到某位双重间谍的叛逃才让整个网络被连根拔起。
那次事件后,情报界流传着一句名言。
“最坚固的堡垒往往从酒窖开始坍塌。”
隐身材料技术的特殊性让查德将怀疑焦点锁定在五角大楼。
作为所有国防科研项目的神经中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