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衍的想法确实切中要害。
传统物理学将波粒二象性与基本作用力严格区分。
如同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
“想象黑洞事件视界的光子球层。”
“当光子以临界轨道环绕时,它同时呈现两种状态。”
“作为粒子被引力束缚,又作为波通过霍金辐射逃逸。”
“更关键的是!”
“我们在强相互作用中观测到类似的二象性,夸克禁闭时像经典粒子,但在渐进自由状态下却表现出波动性。”
楚衍的言语愈发的犀利。
“这暗示着作用力本身可能就是更高维度的波粒统一体?”
沈骁突然接话。
“就像这个赋予质量的场,它既是波动背景,又是粒子源。”
楚衍点点头。
在宇宙大爆炸的奇点瞬间。
时空的帷幕被撕裂。
无数单位波如超新星爆发般向虚空辐射。
这些单位波并非孤立存在。
它们遵循着量子场论的规则,在震荡中编织出物质与能量的基本结构。
从弦理论的角度来看,这些单位波可被视为十维时空中微小弦的振动模式。
每一种振动频率对应着不同的基本粒子。
夸克,轻子,乃至尚未被观测到的暗物质粒子。
根据暴胀理论,大爆炸后的10^-36秒内。
宇宙经历了指数级膨胀,其速度远超光速。
这种超光速膨胀并非违背相对论,而是时空本身的拉伸。
在这个阶段。
单位波的传播伴随着时空曲率的剧烈变化。
导致波函数产生量子涨落。
这些涨落被引力放大。
最终成为恒星,星系乃至星系团的种子。
随着宇宙冷却,单位波逐渐凝聚为物质。
夸克结合成质子和中子,电子被原子核捕获。
形成了最早的氢原子。
通过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精密观测。
科学家发现其温度涨落呈现出各向异性。
这正是早期单位波扰动的化石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