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罪:伪造遗诏,欺君罔上,擅改岁币流向;
>五罪:纵容子弟,横征暴敛,富可敌国而民不聊生;
>六罪:勾结盐商,许以分治,卖国求财;
>七罪:掘开黄河,水淹十县,溺死流民十余万;
>……
>至十八罪:妄图窜逃海外,携资叛国!
>此等元凶巨恶,豺狼成性,蛇蝎用心,实乃社稷之蠹,万民之仇!今我等聚义太行,号曰“抗暴军”,誓清君侧,还政于民,迎回正统,安定天下!
>凡响应者,授‘抗暴令’,可自组乡勇,守土安民;凡阻挠者,视为同党,诛之无赦!
>??统帅褚坚、副帅林冲、参军岳真、谋主宋江、先锋方杰、监军耶律辉联署
檄文所至,震动四方。
三天之内,河北邢州百姓揭竿而起,烧毁县衙,驱逐贪官;山东兖州豪强开仓放粮,自称“抗暴义仓”;河南陈留县令本欲镇压,却被手下兵卒反绑献于义军使者面前;更有数百江湖游侠、绿林好汉,自带刀剑马匹,日夜兼程奔赴太行,口呼“愿效死力”!
而在东京城内,气氛却愈发压抑。
皇宫依旧紧闭宫门,皇帝连续七日称病不见群臣。蔡府虽已被查封,但六扇门并未真正掌控局势。一些曾依附蔡京的官员暗中串联,试图推举新宰辅,稳定朝纲。其中尤以户部尚书童贯最为活跃,他本与蔡京同党,如今却急于划清界限,甚至主动上奏,请斩蔡攸以谢天下。
然而,真正的风暴来自民间。
街头巷尾流传一首童谣:“金印化血,黄河哭骨;未央玉碎,天命当复。”孩童唱着,老人听着,人人皆知这是在说蔡京败亡、公主回归之事。更有传言称,那位失踪多年的昭阳公主并未死去,而是隐居云州,已被辽军护送南下,不久将现身主持大局。
这一夜,皇宫深处一间偏殿亮着微光。
一位身穿素袍的老太监跪在屏风后,双手捧着半枚玉珏,老泪纵横。“娘娘……老奴终于等到这一天了。您的儿子没死,您的血脉还在。只要‘未央’玉合,‘长乐’令出,这江山终究还是要回到您后人手中啊……”
他正是当年奉淑妃之命送出玉珏的老内侍翟达眉。当年他未能完成使命,被迫装疯避祸,隐忍至今。如今见天下动荡,义军高举“迎公主”旗帜,他知道,时机到了。
次日凌晨,一道密令悄然传出宫外:一名伪装成菜贩的宫人将一封信送往城南破庙。收信者,正是潜伏已久的抗暴军细作。
信中仅八字:**玉合之时,即日起事。**
与此同时,扬州郊外。
蔡攸乘着一艘画舫顺运河南下,身边带着十二名贴身护卫、三大箱金银珠宝,以及一份秘密地图??标注了泉州港外某小岛的位置,岛上建有地下仓库,藏有黄金十万两、明珠千斛,足够他在南洋买通番邦,重建势力。
“父亲说得对,中原迟早大乱。”他对心腹幕僚冷笑,“待我抵达海外,只需十年,便可借夷兵卷土重来!什么林冲、褚坚,不过是跳梁小丑罢了!”
话音未落,船身猛地一震!
“怎么回事?”蔡攸惊怒起身。
窗外传来惨叫。只见两岸芦苇丛中箭如飞蝗,数十艘小舟迅速围拢,船上之人皆披黑袍,手持劲弩,领头者面覆铁面具,声音沙哑:“奉抗暴军令,缉拿叛国逆子蔡攸,就地正法!”
“你们敢!我是朝廷命官!”蔡攸尖叫。
“你早已革职通缉。”铁面人冷冷道,“况且,你爹的金印都熔了,你还指望谁救你?”
一场激战爆发。护卫拼死抵抗,终因寡不敌众尽数覆灭。蔡攸欲跳河逃命,却被一箭射中小腿,拖回船上。铁面人揭开面具,露出一张年轻却坚毅的脸??竟是闻小楼之弟闻小川!他曾考中秀才,却被蔡党打压不得入仕,愤而投身义军,苦练弓马,只为复仇。
“哥,我替你抓到他了。”闻小川低声说着,将昏迷的蔡攸绑上马背,点燃信号烟火。
百里之外,太行山上,褚坚接到捷报,神色不动,只道:“押回总部,公开审讯。我要让天下人亲眼看着,蔡家子孙如何伏法。”
林冲站在校场点兵台上,望着新招募的将士们操练阵型。这些人中有农民、猎户、工匠、囚徒,甚至还有几名前禁军士兵,因不满朝廷腐败而投奔义军。他们手持简陋兵器,却眼神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