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会停下动作,望一眼屋檐下的铜铃,然后笑着说:
“不寂寞啊,她就在这儿呢。”
风正好吹过,铃声清越,像是回应。
多年以后,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来到小店,颤巍巍递上一张泛黄纸条,上面写着一个愿望:“愿我能再见故人一面。”
许小刚接过纸条,看了许久,忽然笑了:“你是当年隔壁村卖糖葫芦的小桃吧?”
老人泪流满面:“您还记得我?”
“记得。”他点头,“你小时候总偷偷把最大一串塞给我,说‘读书人要补脑子’。”
那晚,他摇铃三十六下,对应她与亡夫相识的年岁。第二日清晨,老妇在院中石凳上安然离世,嘴角含笑。
碑面新添一行字:
>“桃娘,终年八十二,愿:再见李郎。已验。”
此后,类似之事频频发生。有人愿见亡亲最后一面,有人愿弥补年少遗憾,有人愿亲手交还一封迟来五十年的情书……而许小刚,总是默默完成他们的愿望,或以铃声引路,或以碑阵通灵,或仅是一句温暖话语。
他成了传说中的“摆渡人”,送一个个灵魂走向圆满。
直到某一年冬天,他忽然停下脚步。
那天,他做了两张葱油饼,摆在桌上,却久久未动。良久,他抬头望天,轻声道:
“你要走了吗?”
风停,铃寂。
片刻后,一朵白色的胡杨花轻轻落在他掌心,花瓣上浮现出一行小字:
>“我累了,先睡一会儿。
>你继续摇铃,我会听见的。”
他紧紧握住那朵花,低声说:“好,我每天都摇,直到你也听腻为止。”
自那日起,铃声依旧每日响起,只是人们发现,许小刚的身影越来越淡,仿佛随时会随风而去。
但他从未停下。
春来花开,他又坐在石凳上,望着满树白雪般的花朵,喃喃道:
“你说我们要变成风,吹过院子,吹过断龙渊,吹过九州大地……现在,我准备好了。”
那一夜,北斗双星再度交汇,光芒交织成桥,横跨天际。
第二天清晨,小店依旧开门,灶火通红,饼香四溢。
可门口石凳上,只剩一件白衣,一枚玉符,和一根缠绕着铃铛的枯木拐杖。
铜铃随风轻响,清越悠扬,仿佛在诉说一个永远不会结束的故事。
而在遥远的心渊深处,两道光影并肩而行,踏过记忆之海,穿过轮回迷雾,走向那片无人知晓的彼岸。
其中一人回头望了一眼,唇角微扬。
风起了,铃声响了。
她说:“这次换我摇铃,你来吃饼,好不好?”
他笑着点头:“好,烫嘴我也吃。”
从此,世间再无碑灵,唯有铃声不绝,传唱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