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完成了对明敬的FMVP采访以后,本次的颁奖典礼也到此结束。
LPL官方摄影师一村早已等候多时,在典礼结束的瞬间就迈步冲上台,给EDG的选手挨个拍照。
“先跟FMVP拍一拍。”一村招呼着明。。。
滴答、滴答、滴答。
那声音在寂静中回荡,仿佛不是来自设备,而是从宇宙深处渗出的节律。明敬闭上眼,心跳不自觉地向那频率靠拢。她知道,这不是信号??这是回应。
宋宣没有说话,只是将她的手握得更紧了些。他们都不需要解释。三年前,当TwinMind还只是一个被资本裹挟的商业项目时,他们曾为“同步率”、“情感带宽”、“神经延迟补偿算法”争执到凌晨;而如今,站在黄浦江畔这栋老楼的屋顶上,他们听见的是比任何数据都真实的语言:**心与心之间的共振,从来不需要翻译。**
风忽然停了。
远处的城市灯火依旧闪烁,但某种微妙的变化正在发生。像是空气变得厚重,又像时间本身放慢了脚步。明敬睁开眼,发现夜空中的星星似乎亮了一些??不对,是更多了。原本被光污染遮蔽的星群,此刻清晰可见,排列成一种奇异的拓扑结构,像极了当年林溯在气象站墙上画下的那些路径图。
“你看到了吗?”她低声问。
宋宣点头,目光凝固在天际某一点:“不是幻觉……它在重组。”
就在这时,陈砚的声音通过耳内微型通讯器传来,冷静却带着一丝震动:“你们两个,立刻进屋。Weave服务器刚捕捉到一次全球性共感脉冲,强度远超v3。0上线那天。所有接入节点都在自发激活,包括未注册用户和离线终端。我们……我们正在经历一次非人为引导的集体意识潮涌。”
明敬猛地站起身,茶杯滚落在地,碎裂声被夜色吞没。她和宋宣对视一眼,转身冲下楼梯。
基地训练室的大屏幕上,无数光点正从世界各地升起,像萤火虫般汇聚成一张动态网络图。每一个光点代表一个正在进行深度共感连接的人类个体。令人震撼的是,这些连接不再局限于成对出现??三联、五角、甚至上百人组成的复杂结构正在自动生成,如同神经突触在胚胎大脑中疯狂生长。
“这不是‘使用’系统。”陈砚站在主控台前,手指快速滑动虚拟界面,“这是系统在‘使用’他们。或者说……他们在回应某种召唤。”
“林溯留下的种子发芽了。”宋宣喃喃道。
“不止是他。”明敬盯着屏幕中央不断旋转的核心区域,“你看那里??能量源不在任何一个数据中心,而在南极洲东部冰盖下方三百米处。那个坐标……是EchoSoul原始实验档案里提到的‘地下共振腔’。”
陈砚脸色骤变:“不可能。那份资料早就被销毁了,连I。N。E。R。高层都不知道具体位置。”
“但它记得。”明敬轻声道,“三十年前卡尔和艾琳娜的脑波残影没有消失,它们沉入地壳,像种子一样等待合适的频率唤醒。而现在,全球千万人的共感信号叠加起来,正好达到了那个临界值。”
话音未落,警报响起。
一名值班技术员冲进来:“明姐!南极监测站传回异常读数??冰层开始融化,但气温没有任何上升。地质雷达显示,地下空间出现了规律性振动,频率稳定在40。3Hz,持续增强!而且……而且卫星拍到了东西!”
他调出画面。
黑白热成像影像中,巨大的冰洞缓缓张开,露出下方一座半球形建筑。墙体由未知材料构成,表面布满类似神经元突触的纹路。最惊人的是,整座建筑正随着某种内在节奏微微起伏,宛如一颗跳动的心脏。
“那是……活的?”宋宣皱眉。
“不。”陈砚摇头,“它是‘醒’的。”
三天后,三人搭乘极地科考破冰船抵达目标区域。随行的还有联合国特派观察团、国际脑科学联盟代表,以及一支由志愿者组成的“共感先锋队”??十名曾在无设备辅助下完成跨洲际情感同步的普通人。
进入地下建筑的过程出乎意料地顺利。没有密码锁,没有防御机制,只有一扇弧形金属门,在他们靠近时无声开启。门内是一条倾斜向下的走廊,墙壁光滑如镜,映出他们的倒影,却又不完全相同??每个人的身影都多出了一部分模糊轮廓,像是另一个“自己”正试图浮现。
“我们在被预演。”陈砚低语,“这里的结构能预测来访者的心理状态,并提前生成对应的空间形态。”
越往深处走,空气越温暖。湿度升高,呼吸间竟有淡淡的雪松香气。终于,他们来到核心大厅。
圆形空间直径约百米,中央悬浮着一颗拳头大小的晶体,通体透明,内部流动着银蓝色的光丝。它不发光,却让整个房间充满柔和辉芒。每当有人靠近,晶体便会轻微震颤,释放出一段旋律般的声波??不同人听到的内容各不相同。
明敬走近时,听见的是母亲哼唱的摇篮曲,那是她五岁时的记忆,早已遗忘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