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nbsp;nbsp;nbsp;“咱们额林珠以后是要做鲲鹏的姑娘。”札喇芬笑眼弯弯摸上虞燕的头。
nbsp;nbsp;nbsp;nbsp;“姑姑你不求签吗?”
nbsp;nbsp;nbsp;nbsp;虞燕对这签筒里的签文不由得肃然起敬,想到历史上温宪公主的结局,忍不住将签筒接过递到札喇芬手里,眼巴巴地看着她。
nbsp;nbsp;nbsp;nbsp;“我不信命数这种东西。”札喇芬说着没有把命数放心上,却仍旧接过签筒,随意晃了晃边掉下一只签。
nbsp;nbsp;nbsp;nbsp;虞燕刚想动手去捡,却见札喇芬先她一步已经将地面上的细竹板儿捡起,扫了两眼便藏到了袖子里:“一只中上签,没什么好看的。”
nbsp;nbsp;nbsp;nbsp;“姑姑!”虞燕疑心她故意将不好的签子藏起来,急得直跳脚,最后还是札喇芬见小姑娘实在是急得不行,才晃晃悠悠地从袖子里摸出一根签。
nbsp;nbsp;nbsp;nbsp;虞燕凑近去看,左上角写的确实是中上二字,签文也很简单明了:“一片明心光皎洁,宛如皎月正天心。”,就是很普通的中等签文,不算好也不算坏。
nbsp;nbsp;nbsp;nbsp;“都说了你又不信,姑姑会骗你吗?”札喇芬眨眨眼,掐了一把虞燕的小脸,“听说广济寺的素斋一流,咱们也去尝尝?”
nbsp;nbsp;nbsp;nbsp;虽说午间在广济寺用素斋菜的香客不在少数,但因为身份原因,五公主和虞燕都能呆在禅房内用膳。素斋无非就是豆腐青菜这些东西,热气腾腾的面上盖着香菇,黑木耳和白菜丝,不知道寺里的和尚用什么擀的面,吃起来格外劲道。
nbsp;nbsp;nbsp;nbsp;虞燕想着要趁此机会去给五公主求个十八子手串,因此胡乱吃了两口面填饱肚子就一骨碌往外跑去,两个丫头留着帮忙收拾东西,只有陈姑姑跟着她出门。
nbsp;nbsp;nbsp;nbsp;待虞燕走后,札喇芬原本笑盈盈的面容慢慢沉默下来,她将刚刚虞燕看到的那支签翻了个面,松开手后两只签分开落到桌面上。
nbsp;nbsp;nbsp;nbsp;另一只的签文左上角赫然刻着“下下”二字。
nbsp;nbsp;nbsp;nbsp;“情深不寿、慧极必伤。”
nbsp;nbsp;nbsp;nbsp;札喇芬轻笑一声,将那只下下签丢到厢房的褥子下面,随后把那只她后来拿的中上签递给一旁的宫女:“到时候太后问起来,你就把这只签给她。”
nbsp;nbsp;nbsp;nbsp;虽然她确实不信命这个东西,但是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札喇芬还是有几分了解的。
nbsp;nbsp;nbsp;nbsp;札喇芬又嘱咐道:“若是格格再来问,谁都不许说漏嘴。”
nbsp;nbsp;nbsp;nbsp;她吩咐完话就朝着厢房的另一边走去,广济寺的平安符也很灵,札喇芬想着既然都出来一趟了,不如正好去替那孩子求几个挂身上或是屋子里,保佑她平平安安。
nbsp;nbsp;nbsp;nbsp;虞燕那边穿过连着一排茂密的菩提树,往前走到刚刚她们求签的大雄宝殿处,里面的沙弥正在打扫殿内,见她上前连忙放下手里的事物问道:“小檀越可是有什么事?”
nbsp;nbsp;nbsp;nbsp;“小师傅,你知道求手串的地方在哪儿吗?”虞燕笑眯眯道。
nbsp;nbsp;nbsp;nbsp;“小檀越往东走,那块儿有个莲池,莲池南面就是供奉手串的地方。”
nbsp;nbsp;nbsp;nbsp;虞燕顺着沙弥指的道路走去,等到供奉手串的地方才发现这里聚了许多人在排长队,这队伍一眼看去针都难插,密密麻麻的只能看到人头。
nbsp;nbsp;nbsp;nbsp;“如今日头正好,这些人一时半会儿也散不去,格格不如先去亭里坐坐?”陈姑姑提议道。
nbsp;nbsp;nbsp;nbsp;亭子就在莲池边上,如今天气凉快下来后,满池只剩下一些枯荷败叶,难免有秋日寂寥之感。只是莲池中仍旧游着好几条胖嘟嘟的锦鲤,一看就是僧人们精心喂养的。
nbsp;nbsp;nbsp;nbsp;“格格可要喂鱼玩?”陈姑姑怕她在这儿干等着无聊,从旁边卖素斋的地方特地买了几个白面馒头放到虞燕手上,“掰碎点丢下去就好。”
nbsp;nbsp;nbsp;nbsp;虞燕也没什么事儿干,便顺着陈姑姑的话将手里馒头掰成馒头碎往池子里扔,只见几条锦鲤慢悠悠地游荡过来,争先恐后咬着浮在水面上的馒头碎,有几条游得慢的怎么都挣不到前面,躲在后面一口都吃不到。
nbsp;nbsp;nbsp;nbsp;陈姑姑看她玩得开心,又往卖素斋的地方走去,准备多买两个馒头备着。
nbsp;nbsp;nbsp;nbsp;虞燕就干脆换了个地方,将馒头掰开丢到离那些游得慢的锦鲤面前,却见那些游得快的锦鲤又蜂拥而至,率先将池面的馒头碎一抢而空。
nbsp;nbsp;nbsp;nbsp;“哎!”她摇摇头,弯着腰努力将馒头碎丢向那几条慢慢悠悠的小锦鲤。
nbsp;nbsp;nbsp;nbsp;“弱肉强食、适者生存,你连这样的道理都不懂,懂吗?”
nbsp;nbsp;nbsp;nbsp;虞燕顺着声音的来源望去,入目的小男孩穿着靛蓝的小褂子,一双凤眼似笑非笑,大约七八岁的年纪,开口却是她最讨厌的说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那些游得慢的鱼儿自然就丧失了获取粮食的权利,你再怎么帮助他们都没有用的。”
nbsp;nbsp;nbsp;nbsp;“千金难买我乐意。”
nbsp;nbsp;nbsp;nbsp;虞燕看都不看他,径直将手里剩下的所有馒头碎掰开丢到了池子里,因为馒头碎太多的缘故,哪怕鱼儿再怎么疯抢,也总有剩下的几片漏到游得慢的锦鲤嘴里。
nbsp;nbsp;nbsp;nbsp;“只要我给的够多,它们自然就不会被饿死。”虞燕抬眸看向男孩,下意识地挑眉道。
nbsp;nbsp;nbsp;nbsp;男孩乐了:“还真没见过你这么强词夺理的人。”
nbsp;nbsp;nbsp;nbsp;“喂,你叫什么名字?”男孩走到虞燕身边好奇道,“看你身上就穿的戴的,家里也是做官的吧?你是满人?”
nbsp;nbsp;nbsp;nbsp;“问别人之前至少自己应该先自报家门吧?”
nbsp;nbsp;nbsp;nbsp;“我姓戴,学名山时。”戴山时不客气地坐到虞燕身边,“《南山集》你知道吗?那是我祖父写的。”
nbsp;nbsp;nbsp;nbsp;不知道。
nbsp;nbsp;nbsp;nbsp;虞燕对清朝的诗词歌赋了解并不是很多,这么说来眼前这个男孩应该也是官宦人家的子弟,今日陪着家中长辈过来上香的。
nbsp;nbsp;nbsp;nbsp;“我都已经自报家门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