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奴依旧伫立岛上,每日清晨点亮一盏灯,照亮一个名字。她不再说话,但越来越多的人声称,在梦中见过她。
有个小女孩说,青奴牵着她的手走过一片废墟,墙上写着无数名字,有的明亮,有的熄灭。“你看,”青奴指着一处黑暗角落,“那里本来什么都没有,但现在,有人开始写名字了。”
果然,第二天,当地居民在那堵墙上发现了新鲜刻痕??是几个孩子的笔迹,歪歪扭扭写着:“张小花,六岁,喜欢吃糖。”“李爷爷,会修收音机。”“阿黄,我家狗,陪我三年。”
他们从未认识这些人,却莫名觉得亲切。
十年过去,忆择庭已遍布七大洲。甚至月球基地和火星殖民地也建起了简易版本。人类终于建立起一套全新的生死观:
-死亡不再是终结,而是通往“忆择之桥”的入口。
-记忆不再是负担或荣耀,而是一种可托付也可舍弃的礼物。
-存在的意义,不再取决于是否被千万人铭记,而在于是否曾真心活过,并有权决定如何谢幕。
沈昭最后一次离开昆仑时,带走了阿?的照片。他说要去看看宇宙其他文明是否也走上了同样的路。
临行前,他对王萤说:“也许有一天,连建木也会老去。但只要还有人愿意记住,又愿意放手,第九钟就会一直响下去。”
王萤点头:“那就让它响吧。哪怕只为一个名字,一声叹息,一抹微笑。”
飞船升空那夜,全球忆择庭同时亮起灯火。人们自发聚集,写下最想保留或最想告别的瞬间。建木第九枝条第四次开花,花瓣如星尘洒落,融入大气层,形成一场持续三天的极光盛宴。
颜色黑白交织,中间夹杂着晶莹剔透的光带,宛如银河倾泻人间。
而在南太平洋的环形岛上,青奴终于坐下。她将灯放在膝上,闭上眼,身影渐渐与海雾融为一体。
有人说她睡着了。
有人说她成了神。
也有人说,她只是终于累了,想歇一会儿。
但从那天起,每天黎明,总有一盏灯准时亮起,照向某处无人知晓的角落。有时是一个孤儿院的窗台,有时是战区废墟中一朵野花,有时只是街头流浪汉怀里一张泛黄全家福。
没有人知道是谁点的灯。
但每个人都相信,那是她。
许多年后,地球进入星际文明时代。一艘探索船抵达半人马座α星系外围,接收到来自当地文明的欢迎信号。译码后,内容只有短短一句:
>“我们一直在等你们。
>因为我们听过你们的故事??关于一个叫青奴的女孩,和一盏不会熄灭的灯。”
船员们沉默良久。舰长最终下令:全舰熄火一分钟,只为点亮一盏普通舱灯。
灯光微弱,却穿越亿万公里虚空,成为人类回应的第一束光。
而在地球,建木第九枝条悄然萌发第五朵花。
它尚未绽放,但已有隐约轮廓??形状如同一只伸出手的人类手掌,掌心托着一颗跳动的心脏。
风穿过林间,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重复一句古老箴言:
>**“你可以被忘记,但你从未真正消失。
>只要有人曾为你点亮一盏灯,
>你就永远活在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