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清军虽败退,但沈阳援军随时可能再至。”高杰满身血污,站在李定国身旁,语气凝重,“我军如今兵力不过四千,且多有负伤,若再战,恐怕难以支撑。”
李定国望着远方渐起的晨曦,目光坚定:“无妨,喀尔喀军已驻扎于百里之外,车臣汗答应支援粮草与骑兵五百。只要我们守住辽阳十日,便可重整旗鼓。”
话音刚落,一名斥候策马疾驰而来,翻身下马,跪地禀报:“将军!喀尔喀使者已到城外,求见将军。”
李定国微微一怔,随即道:“快请。”
不多时,喀尔喀使者步入帅帐,乃车臣汗亲信策棱。他神色肃然,拱手道:“李将军,我家大汗敬你忠勇,愿与你共抗清军。但……”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大汗亦有言,若朝廷再次议和,喀尔喀将不再参战。望将军三思。”
李定国闻言,眉头微蹙,沉吟片刻后缓缓道:“我知车臣汗顾虑,但我李定国绝不会屈膝求和。若朝廷背弃辽东,我便自立为军,誓死不降!”
策棱深深看了他一眼,终是点头:“好!既如此,喀尔喀将全力支持将军。明日辰时,大汗亲自率军南下,协助守城。”
李定国抱拳回礼:“多谢大汗信任。”
待策棱离去,高杰低声问道:“将军真要与朝廷决裂?若无朝廷支援,我们如何立足辽东?”
李定国冷笑一声:“朝廷早已腐朽不堪,指望他们不如靠自己。只要辽阳不失,我便可招募流民、收编残兵,重建一支真正属于辽东的军队。”
高杰默然,心中却隐隐生出一丝不安。
翌日清晨,喀尔喀骑兵如期而至,五千步兵与两千骑兵浩浩荡荡开进辽阳,士气大振。
然而,就在两军合兵之际,一封来自京城的密旨悄然送达。
李定国拆开密旨,脸色骤变。
“圣旨?”高杰察觉不对,连忙问道。
李定国缓缓合上圣旨,声音低沉:“陛下命我即刻撤兵,退回山海关内,并封我为辽东总兵,命我不得擅动干戈。”
高杰震惊:“这是……朝廷又要议和?!”
李定国冷笑:“皇太极尚未喘过气来,崇祯便又想着割地纳贡了。可笑,可悲!”
他猛然起身,将圣旨撕成碎片,掷于地上:“我李定国,只效忠辽东百姓,不效忠那腐朽朝廷!”
高杰惊愕地看着他,良久才低声劝道:“将军,此举恐遭天下非议,甚至被指为叛臣。”
李定国目光如刀,冷冷道:“若忠于朝廷便是背叛辽东,那我宁愿做这‘叛臣’!”
就在此时,一名探子飞奔入帐,满脸惊慌:“将军!沈阳方向传来消息,皇太极已亲率五万大军南下,直扑辽阳!”
众人闻言皆色变。
“五万大军?”高杰倒吸一口凉气,“皇太极这是要倾巢而出!”
李定国眼神一凛,缓缓道:“他终于坐不住了。”
他转身下令:“传令全军,严守各处城墙,喀尔喀军负责北门防御,我军主力驻守东西南三门。另派斥候前往关内,联络各地义军,若有愿意投奔者,一律接纳。”
高杰领命而去。
夜幕降临,辽阳城内灯火通明,将士们皆已进入战备状态。李定国独自登上城楼,遥望北方,风雪呼啸,仿佛预示着一场更大风暴即将到来。
“皇太极,你来吧。”他低声喃喃,“辽阳,不是你能轻易拿下的。”
而在沈阳皇宫,皇太极端坐御座之上,面色冷峻。
“李定国竟敢拒旨不遵,公然违抗朝廷!”他冷冷开口,“看来,此人已彻底背叛大明,成为辽东之乱源。”
多铎拱手道:“陛下,是否立即出兵剿灭?”
皇太极嘴角微扬:“不必着急。我要让他知道,没有朝廷的支持,他在这辽东寸步难行。”
他缓缓起身,走到地图前,手指轻点辽阳:“我要让李定国陷入孤立无援之地,让他亲眼看着辽东一步步落入我手,然后再亲手将他击败。”
他抬头看向众将,眼中寒光闪烁:“传我命令,封锁辽阳周边所有通道,断其粮道,围而不攻,困死李定国!”
一场新的围城之战,即将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