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孝心,家中长辈自然知晓。切不可伤怀思虑太重,若是实在想念,让家中人勤些来问候就是!”
元春闻言,握着周高昱的手微微一笑,低头应道:“多谢皇上……”
有了皇帝那一句夸奖,比元春亲自去游十次园子还顶用。
后继无力的世家能给皇帝留下一个“听话”的印象,未来收拾的时候说不准就能手软几分。
皇帝的赏赐和元春的旨意一起传到了贾府,有了皇帝“听话”的批语在前,贾府众人自然懂得趁势表现,几乎是立刻就欢欢喜喜地筹备起游园的活动。
与此同时,回家修养了几个月的抱琴,接到了宫里“计划照旧”的指示!
这件事对她来说并不难,风险也不高。她如今“宫里人”的热乎劲儿还没过,走到哪里众人都要高看她两分。
尤其是宝玉,他对抱琴十分尽心,逢人就说她不容易,日常也总爱拉着抱琴姐姐长姐姐短的。
似乎全然忘了,他的亲姐姐才是那个真正不容易,不得见人的可怜人。
抱琴对宝玉面上热忱,心中冷淡。行动上,虽也如其他丫头姑娘们一般和善、喜玩闹。其实心中算计的都是如何从他身上将玉取走
要靠近宝玉不难,他一贯爱在丫鬟身上揉搓,只要抓住机会,趁乱将那玉一摘、一藏就完事。
便是后头不甚被发现了,也可以借着玩闹遮掩过去。她如今身份特殊,众人少不得要给她这个脸面。
万事都预想周全了,宝玉身边唯有一个叫“袭人”的还难缠些。
那袭人最是个细心人,可惜,平日里就是太逞能、好揽事儿。
即便当时立刻发现宝玉丢了玉,以她的性子也是先自己大找一通。若是找到了,老太太太太并凤姐都不会知道这件事。
抱琴就是抓住她这个心里,在重阳节当天,贾府众人忙着接从宫里赏下来的节礼时,趁势顺走了宝玉的玉,并大大方方袖在身上。
当柱子奉娘娘旨意来问候她的时候,抱琴顺势将那块“宝玉”给了柱子。
柱子穿着一身七品太监补服,安安静静地跟在李德庆身后,贾母等人虽认出了他是跟在元春身边亲近的太监。可只当元春派贴身太监出来,是表亲近的,并未在意。
柱子借着探问抱琴的名义,成功将通灵宝玉转移到自己身上,后又和德庆公公兵分两路,自己送着那石头去了琉璃厂。
娘娘说了,不拘怎么着,让给那块石头改个样子。
柱子先让人将上头的字磨掉,奈何魔石都磨的冒烟,那块“宝玉”都分毫无损。
无法,柱子最后只能让人给它上了一层漆,再用石膏粉包裹住脱模定型,上色制成了一个厚底花盆托。
元春接过那个厚实笨重的花盆托时,都不大敢相信里面真揣着补天石,深觉以往在家时,对着块有来历的石头不太敬重。
于是恭敬地将那花盆托捧在手里看了一回,郑重地交给柱子——让他拿去垫花盆去了!
贾府中,众人因那遗失的花盆托可谓是乱了套!
此时的袭人还不没有如前世
一般,通过打小报告获得王夫人的看重和恩宠。
宝玉的石头丢了,她先挨了王夫人一顿排头。因为从来也没听过那么重的骂,袭人羞得连头都抬不起来。
宝玉一贯与她亲厚,成人后,两人又在秦可卿的屋子里偷尝了禁果,此时正是浓情蜜意的时候。
看见袭人被骂,他最先掌不住,面露不忍,又不敢在王夫人气头上撩虎须,于是显得犹犹豫豫,畏畏缩缩。
这幅样子落在王夫人的眼里,霎时触犯了她的心病。让她忍不住想起……
几个月前,得知抱琴即将被放回来,王氏本是打定了主意,一定要争得这个空额,送一个自己的丫头进去。
元春还在家里时,因为一贯跟着老太太,本就和王氏不大亲和,如今孩子有出息了,再不放个人在旁边调和,日后还记得母亲吗
王夫人选中的人是金钏,这丫头脑子活泛,对待自己也忠心。再加上她的老子娘,以及一母同胞的亲妹妹都在自己手里,送她去真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至于老太太那边,因着前番送了老太太那边的抱琴进去,王氏也有九成的把我能够说动她。
谁知这十拿九稳的事,竟然因为彩云那个下作的东西给搅黄了!
……她竟然让老太太那边的人拿住了把柄!
一个主母身边的丫头,居然和家中的庶子有了私情!
老太太直派了嬷嬷来告诉王夫人,丫头们人大心大,有这么一个在引着,金钏等人也保不齐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