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知意奉命潜伏民间,等待时机。她等了四十年,终于等到许怀安以悲悯之心重建归墟台,激活忆林。但她深知,若无人踏入“封言境”作为锚点,回音之力将无法稳定贯通三界。于是她选择牺牲自己,以身为祭,镇压紊乱的信流,确保每一句真心都能穿越时空,抵达该去的地方。
影像结束,镜面浮现她亲手所书最后一句话:“若你看到这里,请不要救我。我的沉默,是万千回音的前提。”
许怀安跪地痛哭:“可我不需要这样的前提!我要你睁开眼睛,亲口对我说一句‘我回来了’!”
他猛然抓起断笔,蘸血翻开《回音纪》最后一页,嘶吼道:“我不是什么信使,我不是执笔者!我只是一个想听你说话的人!如果你非要沉默才能成就回音,那我宁愿这世界永远寂静!”
笔尖狠狠划下,鲜血淋漓,整本书骤然燃烧,火焰呈幽蓝色,升腾而起,缠绕冰台。奇迹发生了??那火不焚物,反融冰。沈知意身上寒霜寸寸剥落,气息渐暖。
原来,《回音纪》本就是由千万颗真心铸成的“活书”,当作者愿以自我否定来换取所爱之人的声音,便是对“信”最极致的诠释。
一声轻咳,如春雷初动。
沈知意睫毛微颤,缓缓睁眼。
第一句话,极轻,却清晰无比:“你……又把笔弄坏了。”
许怀安怔住,继而大笑,笑着笑着,泪水决堤。
她抬手,抹去他脸上的血污,微笑:“傻子,你以为回音只能来自过去吗?现在的我,不也是对你呼唤的回应?”
两人相拥良久,天地无声。
归途上,沈知意靠在他肩头,虚弱却安宁。她告诉他,封言境虽解,但她元神受损,恐难长久。许怀安只答一句:“那就让我用余生,替你说完所有没说的话。”
一年后,忆林扩建为“回音园”,园中建九井,对应九种情感:悔、念、谢、怨、爱、惧、盼、怒、恕。每井皆可映心,凡有真情实感者,皆能在其中听见回应。更有孩童自发组成“信童队”,穿梭乡野,收集口头遗言、未出口的道歉、藏在心底的情话,转录成文,投入忆林。
许怀安与沈知意共居归墟台,每日清晨依旧扫雪。不同的是,如今两人并肩而行,帚声伴笑语,铃响和歌声。
某个春日,桃花盛开如海。一个小女孩跑来,递上一张皱巴巴的纸条:“许爷爷,这是我写给我妈的信,她走了三年了,我能埋在这里吗?”
许怀安接过,展开一看,上面歪歪扭扭写着:“妈妈,今天我学会煮粥了,你不回来尝一口吗?”
他温柔地说:“不用埋,孩子。你对着桃树大声念一遍,风会带给她。”
小女孩依言照做,声音清脆如铃。
片刻后,一阵风吹过,满园桃花纷纷扬扬,一片花瓣悠悠落在她掌心,背面赫然浮现一行小字:“宝贝,好香,下次多放点糖。”
女孩惊喜大叫,蹦跳而去。
沈知意倚门而笑:“你看,回音从来不怕迟。”
许怀安握住她的手,望向远方霞光万丈:“是啊。只要有人愿意说,就永远有人,在等着回信。”
暮色四合,檐铃轻响。
这一次,不再是孤寂的叮咚。
而是万千声音交织而成的合唱??
“我听见了。”
“我一直都在。”
“别怕,说出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