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人约莫十四五岁,脸上的稚气还未褪去,叫喊起来像鸟巢里嗷嗷待哺的幼鸟。
忽地,张文心扑哧笑出声,而后忍笑煮粉。
桃花村分出的客流对她们的生意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上回席地而坐的客人这回甚至自带了小板凳。
徐宇眼热得很,但又没有更好的竞争法子,开始拼命吹嘘小李的厨艺,大言不惭地宣传他祖上有人当过御厨。
不仅如此,他话里话外还拉踩海隅村的粉上不了台面,配不上城里的工人。
这么闹了一出,还真给桃花村带去了客人。
于知乐和张文心腾不出心思搭理他,默契地翻了一个大白眼。
彼时,一群穿着不俗的老先生老太太走入大集,四处打听泡椒粉的摊子。
徐宇先见到他们,一眼就确认他们是不缺钱的主,热情地上前打招呼。
“各位是来吃午饭的吗?要不要尝一尝我们摊子的红烧小排粉?味道堪比国营饭店,还有一分钱一碗的冰镇绿豆汤。”他抱着志在必得的心思。
带头的老先生摆了摆手:“我们是来吃泡椒粉的。”
“那个摊位人最多,就是那儿吧。”身旁的老太太指向海隅村的摊子。
一行人已经热得不行,快步朝她指的方向走去。
徐宇像狗皮膏药一样追着他们跑,劝说道:“老先生,我们的厨师的厨艺可是祖传的,比什么泡椒粉好吃一百倍。”
“不吃不吃。”走在最后的老太太像赶苍蝇一样,语气极其不耐烦。
她的同伴搭话:“小伙子,别费口水了,我们今个儿就是奔着泡椒粉来的。”
徐宇揽客不成,骂骂咧咧地回了摊子。
海隅村恰好走了一批客人,一行人直接落座。
“妮儿,按你们这卖得最好的来十碗。”带头的老先生大手一挥,掏出一张大团结。
张海竹立即上前接待,顺口推销:“一分钱一杯柠檬水,解渴止辣,要来上几杯吗?”
老先生看一众好友满额大汗,说:“那就来上十杯。”
“九杯,我去隔壁摊子买碗绿豆汤。”正在擦汗的老太太招了招手。
“好的。”张海竹麻利地给老先生找钱,并向他解释,“我们这儿卖得最好的粉是额外加鲍鱼、虾和豆芽的,三毛半分一份,还你五块六毛。”
老先生提前打听过这摊子的模式,见她没胡乱给点最贵的粉,满意地点了点头。
老太太起身去买绿豆汤,却被徐宇一口拒绝。
“大娘,我们这儿的冰镇绿豆汤是只有我们的客人能买。”他阴阳怪气道,“可不是为了配乡下人那来路不明的泡椒粉的。”
他的话讨好了一些自视甚高的客人,他们帮腔道:“就是就是,婶子,你还是回去喝那听都没听过的柠檬水吧。”
话音落地,有人配合地发出嗤笑声。
徐宇一副瞧不起人的模样,借机大肆宣扬祖传手艺,又狠狠地拉踩了一把海隅村。
老太太被气得急喘气。
“哦?祖传手艺?传自哪位名厨?”于知乐看不过眼,让张海竹接替她的位置,边替老太太顺气边发问。
小李见于知乐出面,想出声制止事情继续发展,却快不过徐宇的嘴。
徐宇傲慢地哼了一声:“自然是国营饭店的胡大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