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你们的海带酥真是风靡全城,忙很正常。”苏女士瞟了一眼曲蓉,话锋一转,“忙里偷闲的话,可以考虑一下我儿子,他人也还说得过去,胜在有很多时间陪你,可以给你当贤内助。”
“苏姨,您别开我玩笑了。”于知乐笑着应声。
苏女士撇撇嘴,不再逗她,安静等出餐。
面好了,她顺手把条子递给曲蓉。曲蓉熟练接过,帮她去端面。
席间,苏女士挑三拣四,一会儿怨她自作主张将面换了,一会儿又嫌她吃的打卤面味道重。
曲蓉没有回应她,只偶尔抬头看看她,眼神与看曲欣无异。
吃完,苏女士让自家司机将于知乐三人送到火车站,自己则上了曲蓉的车。
火车稍有延迟,她们在站台前等待。
于知乐打开苏女士上车前塞给她的信封,说:“苏姨订了一批海带酥当单位年礼,过年的时候我们换个限定包装吧,大红色喜庆一点,弄成大礼包。”
说着,她比划着给于初月解释。
“明白,我去谈。”于初月立即应声,又提出自己的意见,“如果成本能降下来,我打算在外包装印上生肖。”
“这个主意好。”张文心搭话。
之后,三人又聊起了未来一个月的新品计划,她们打算在年前再推出一款膨化食品和香辣海带。
聊得差不多的时候,火车呜呜进站。
于杨和叶成玉领着一群手上绑了绳子的小豆丁先下车,张二婶娘在一旁照看,其他人提着行李走在最后。
“乐姐!乐姐!”于齐跳起来招手。
他开了口,小孩们才敢出声,看着亮堂的火车站发出哇的惊叹声。
“二婶娘,咋样?晕吗?”张文心上前关心。
张二婶娘挺直腰杆,中气十足地说:“不晕,我身体好着呢。一想到要来京市,我精神得半宿没睡。”
于知乐轻笑,带众人去坐公共汽车。
巧的是,这次的司机也是上回载她们的司机。见了她们,司机大叔大谈特谈,说海带酥一跃成为了他家那一片小孩最爱的小零嘴。
他的这番话,无意间让刚落地京市的第二批人悬着的心落地,身心都轻松了些。
下了车,叶成玉和于杨才给小孩们解开系在手腕处的绳子,任由他们跟着于齐跑在最前面。
下午守着大门的是李爷爷,远远听见声,提前拉开了大铁门。
“以后每个人都会有工作证,凭证进门。所有人都不能带陌生人进来,带家属进来要登记。”张文心提醒,“如果不小心弄丢工作证,一定要及时找我补。”
“知道了。”应答声此起彼伏。
心系孩子的父母早已在不远处等待,小跑走近拥抱自家小孩。
第二批人的适应过程与第一批人无异,先进行理论培训,通过考核后再陆续上生产线工作。
不同的是,厂里的娱乐设施逐渐齐备,他们的业余生活没有过渡期,较之前一批人更丰富有趣。而且每人每月仅需交一毛钱,就可以无限使用这些器材和到读书室阅读。
期间,出差的业务小组带着订单回归,让生产计划表逐渐变厚。
于初月没闲着,除了要忙着谈新年限定包装,还跑了几趟铁路局洽谈运输货物的事。
时间如梭,小包装香辣海带上市,第三批人在京市安顿好,已经是十二月初。
“乐乐,文心,小宝画的三个版本都打好样了,你们觉得哪一款比较好?”于初月拿来三个塑料袋子,“我实在选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