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方围剿叛军的时候,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情一大堆,刚回到京中又遇到棘手事。
如果早知道万俊辉会发生意外,他就在蜀地多停留一些日子,避开这场政治风暴。
现在说什么都晚啦,带著百官和皇帝硬顶,直接把永寧帝得罪死了。
等事情结束后,他们这些人,就是皇帝的眼中钉,肉中刺。
未来但凡是出点儿事,都有可能被皇帝借题发挥。
明知道后患无穷,遇到这种事情,他还是要顶在前面。
朝堂上得罪百官,可比得罪皇帝严重多了。
对清流领袖来说,文人的唾沫星子,比皇帝的刀更有杀伤力。
……
刚入冬,寒潮就席捲了北方大地。
呼啸的寒风下,一支散乱的队伍,来到黄河边上。
“王爷,关中今年粮食又歉收了。
现在打回关中,弟兄们怕是都得饿肚子。
我看还是南下河南吧!
中原大地土地肥沃,隨便打下几个县,就能让弟兄们过个好年。”
青年书生开口諫言道。
义军不好混,从关中起兵,一路逃到山西,现在又被人赶了出来。
从现在的局面来看,谁也无法想到仅仅在两年前,大虞朝还奄奄一息。
眼瞅著大厦將倾,大家才赌上身家,想要在乱世中博取富贵。
可惜声势浩大的白莲教起义,终归还是步了歷代农民起义军的后尘,成为了乱世开启的祭品。
眼下大虞朝缓了过来,他们这些吃了败仗的义军,日子就更难过了。
如果不是官军內部矛盾重重,他们早就埋骨在了三晋大地。
“原本我还想带弟兄们回老家,过上一个团圆年。
现在这种情况,就不去给关中父老添麻烦了。
传令下去,全军南下河南。
等打下了城池,就全军一起开荤!”
威武王一脸豪迈的说道。
义军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战略规划,经常都是走一步看一步。
未来在哪里,谁也不知道。
面对围追堵截的官军,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跑。
从起兵到现在,大大小小的战役,他也经歷了无数次。
其中八成以上的战斗,都是以义军失败而告终。
相比训练有素的官军,他们这些拿起锄头的农夫,根本不是对手。
即便是招募了一些边军士卒加入,义军的战斗力,还是堪忧。
並非他们没有努力,主要是缺少一个稳定的后方练兵。
在这种背景下,那就只能用残酷的手段,利用战场优胜劣汰。
经歷五次以上战役,最后活下来的士卒,就可以入选老营。
再经过简单的训练之后,就是义军中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