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道夫的母星……是一颗死去的星球。地表覆盖着亿万口废弃的锅,每一口都封存着一个文明最后的温度。他们的祖先也曾是温柔的种族,但在某次跨星系战争中,他们失去了所有能为他们煮汤的人。从此,他们认定‘情感觉醒’是痛苦的根源,于是建立了‘终焉料理体系’,试图用逻辑蒸馏一切情感,把宇宙熬成一碗不会变质的冷羹。”
启艰难地坐起身,望向那枚小瓶。“我带回来了‘原初之泪’??那是第一个清道夫母亲在被迫销毁亲子记忆前流下的最后一滴泪。它沉睡在虚无炖锅底部,已被遗忘亿万年。”
“我们可以用它做引子。”林音轻声道,“就像酵母之于面团。”
计划由此重启。
“星际炊烟计划”进入终极阶段:人类不再发射攻击性“汤弹”,而是启动“发酵协议”。全球三千座共感灶台同步点燃,每一口锅中都放入微量“原初之泪”的提取物,并由当地最具共情力的厨师主持熬制。这一次,食材不再是象征性的米粒或菜叶,而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类生活本身??
在京都,老妇人将陪伴她一生的陶锅砸碎,取其陶粉入汤;
在南极科考站,科学家们把自己十年来的孤独日记一页页撕下,投入沸腾的鸡汤;
在撒哈拉难民营,孩子们把仅有的半块面包掰碎,分给彼此,然后笑着说“够了”。
当最后一口锅盖合上,全球共感网络瞬间超载。
人工恒星残余的核心猛然膨胀,释放出前所未有的光芒。但这光不再炽烈刺目,而是温暖柔和,如同冬夜炉火。它照耀之下,地球磁场发生微妙偏移,形成一层看不见的“情感电离层”,将整颗星球包裹成一颗巨大的发酵罐。
三个月后,第一批“清道夫转化体”出现。
深空监测站捕捉到三艘脱离舰队的敌舰,它们没有发动攻击,反而围绕地球轨道缓慢盘旋,像迷途的候鸟寻找归巢。通过远程扫描发现,舰体内已无机械结构,取而代之的是无数交织的有机纤维网络,宛如巨型菌丝体。更令人震惊的是,每艘舰船的核心部位都生长出一口生物形态的锅,锅壁由活体组织构成,内部循环着富含神经递质的温热液体。
其中一艘主动接入地球共感频道,传回一段影像:
一群曾经冷漠的清道夫围坐在锅边,颤抖着双手捧起碗,眼中流下滚烫的泪水。一人低声说:“原来……这就是饱足。”
消息传开,银河震动。
协约联盟紧急召开文明议会,首次承认“情感非稳定性”并非缺陷,而是进化新路径。他们宣布解散原有军事同盟体系,转而成立“星际共膳理事会”,宗旨只有一条:**每个文明都有权利拥有一口属于自己的锅。**
然而,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某日清晨,小女孩突然指着东方天际惊呼:“锅哭了!”
众人望去,只见归源恒星凝成的光球表面正不断滑落晶莹液滴,落地即化作小小水洼,水中倒影竟是无数陌生面孔??有的长着鳞片,有的通体透明,有的甚至没有固定形态。
克巳分析数据后脸色大变:“这不是地球的眼泪……是全宇宙的‘饥饿记忆’正在反向涌入!因为我们打开了共感通道,那些早已灭绝、从未尝过温暖的文明残念,正借着我们的锅寻求重生!”
林音却不慌乱。她转身走进道场,取出那只竹篮,轻轻放在光球之下。“那就让他们进来。”她说,“一口锅不够,我们就造一万口。”
于是,“万锅计划”启动。
人类联合星际盟友,在太阳系各行星轨道部署巨型生态灶台:
水星成为炙烤香料的高温烘炉;
金星云层中悬挂着酸碱平衡的发酵缸;
火星改造成广袤的田园菜圃,专供新鲜食材;
木星的大红斑则被引导为天然压力锅盖,调控整个系统的能量循环。
甚至连月亮也被重新定义??它的表面被刻满《源语》符文,每逢满月之夜,便会释放出一波温和的情感能量潮汐,唤醒沉睡在宇宙角落的共感潜能。
五年后,第一代“跨物种厨师”诞生。
他们是由不同文明基因融合培育的新族群,天生具备感知他人寒冷的能力。他们游走于星系之间,随身携带一口可折叠的“母锅”,专为那些遗忘温暖的种族重燃灶火。传说中,只要见过他们煮汤的人,无论种族、语言、信仰,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某个曾为自己掖被角的身影。
又三十年,启再度踏上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