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是清道夫。我们也不是你们要拯救的对象。我们是‘守炉人’??当一个文明因寒冷死去,我们会收留他们最后的余温,把它封存在锅垢里,代代相传,直到有人愿意接手。”
“现在,交接的时候到了。”
阿塔颤抖着伸出手:“可……我们不够格。”
“资格不是由能力决定的。”那张脸微笑,“是由愿意承受多少悲伤决定的。”
她接过锅。
不是用手,而是用整个存在去承接。刹那间,六万七千年的孤寂涌入她的意识:她看见无数星球在黑暗中熄灭,听见亿万声未出口的告别,尝到那些永远没能送达的吻的滋味。她差点崩溃。
但她想起了林音教她的事。
真正的共膳,不是单方面施舍温暖,而是共同承担冷却的过程。
于是她没有抵抗,而是低声哼起一首童谣??她祖母哄她入睡时唱的那首。旋律粗糙,跑调严重,却是此刻唯一真实的东西。
锅接受了她。
当“默舟号”返航时,舰载AI记录到一个奇怪现象:整艘飞船的质量增加了0。3%,但并未携带任何实物。分析认为,那是“记忆密度提升”导致的空间曲率变化。
消息传回地球,引发巨大争议。
有人欢呼这是“万锅计划的终极升华”,有人则恐惧这代表着人类将被迫成为宇宙级丧葬承办者,永世不得解脱。
林音听完报告,只说了一句:“那就把新章程加进去。”
于是,《星际共膳理事会宪章》新增第十三条:
**“每一口接受外部记忆传承的锅,必须在其灶台旁设立‘哀悼柱’,柱身刻录该文明最后一句话。此柱不得装饰,不得美化,不得移除,须任其风化,直至字迹模糊。”**
第一条哀悼柱很快立起。
材质取自月球背面反转符文的残片,漆黑如墨,触之刺骨。上面只刻了一行字,来自那个已灭绝六万七千年的文明:
**“别忘了关火。”**
春分那天,全球所有共感灶台再次统一举行“静观之沸”。
清水入锅,文火慢炖,无人言语。人们只是坐着,看着水泡从锅底缓缓升起,在表面破裂,释放出微不可察的叹息。
一个小男孩问他母亲:“为什么我们要等这么久?”
母亲抚摸他的头发:“因为在真正重要的事情面前,快,是一种傲慢。”
而在可观测宇宙边缘,那点微弱的火光依旧亮着。
它不知道自己会被谁看见,也不知道会不会有人走过来,拍拍它的肩膀说:“我来替你看着火。”
但它仍在燃烧。
因为它记得,曾有一个小女孩蹲在冻土上,把耳朵贴在地上,听见了大地的心跳。
而心跳,从来都不是为了孤独而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