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话?”
“**凡被遗忘者,吾辈必记之。**”
白璃深深吸了一口气,将手中箫横于唇边。这一次,她吹的不再是安魂曲,而是一支从未现世的调子??据说是上古时期,人类围火夜话时传唱的歌谣,名为《忆归》。
箫声悠扬,随风扩散。
所过之处,荒原上的枯草竟抽出嫩芽;龟裂的地缝中钻出野花;连那些曾化作灰雾的亡魂,也都渐渐凝实,化作淡淡人形,静静伫立,仿佛在等待一场迟来的告别。
三日后,第一批自发组织的“守忆人”自北渊出发,奔赴各州。他们无权无势,只带一盏忆灯、一本手抄的《烬余录》,以及一颗不肯闭嘴的心。
五年后,七州主城均立起无字碑,每逢月圆之夜,百姓便会携灯前来,讲述一段不愿遗忘的故事。有人讲父母恩情,有人讲故国之恨,也有人坦白自己曾犯下的罪孽,请求宽恕。
十年后,修真界分裂。一部分仍坚持“清心境”旧法,主张恢复净心阵,称之为“秩序之道”;另一派则成立“忆真盟”,提倡以记忆为基,重塑修行体系,认为唯有直面过往,方可通达本心。
战火再起,但这一次,刀剑所指,不再是无辜平民,而是那些企图再次篡改历史的人。
又三十年。
男孩已两鬓斑白,独居烬余城废墟之上。槐树古木依旧参天,树下多了一座石碑,上面刻着他当年许下的诺言。每日清晨,总会有孩童前来清扫落叶,点燃新灯。
一日黄昏,一位少女登门拜访,手中捧着一本泛黄笔记。
“您就是当年开启北渊之人?”她问。
他点头。
“我祖父临终前让我交给您这个。”她递上笔记,“他说,他是当年矿难中幸存的孩子,因为您的觉醒,他终于敢告诉世人,那场灾难根本不是意外,而是朝廷为掩盖愿核试验而人为制造的。”
老人接过笔记,翻开第一页,泪水悄然滑落。
他没有说话,只是将笔记放入怀中,走向碑前,点燃一盏灯。
夜色渐浓,远方群山起伏,一如当年。
但他知道,这个世界已经不同了。
因为每当风吹过槐树林,千万叶片沙沙作响,仿佛亿万voices在低语:
**我们记得。**
**我们一直记得。**
**我们将永远记得。**
而这,便是对黑暗最长的反抗,对光明最深的信仰。
风不止,叶不歇。
灯未灭,人未眠。
真实归来之后,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