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龙过来找李向前,主要还是因为抬把子的运输事宜。
今年因为要给牧民们翻修冬窝子,所以李龙把编抬把子的事情交给谢运东他们之后,基本上就没再去管。
哪怕是检查验收点数都是由供销社派人完成的。
他只是两次协调了车去把那些编好的抬把子验收完拉回来,自己从头到尾都没跟着。
眼下翻新冬窝子的事情已经完成了,抬把子的编制工作也到了尾声——上两次拉回的抬把子就近三千个了,两个点位三十个人,每天能编出一百多抬把子来,从上次拉完开始到现在,不到十天就能把剩下的抬把子编完。
这一次抬把子编完之后,李龙以后也就不用再管这事了。
当然事后还要给人把账结清。
因为剩下的这个一千多台把子,李龙想着一次性拉完,还要把山里的人接回来,所以就想着提前两天和李向前把这事说定,到时多派两辆车。
“没问题,你说个准时间,我提前让运输股把车协调好。”这个事情李向前肯定是支持的,他说道,“这可不光是你的事情,也是咱们社里的一个大任务。把最后这一趟拉完之后,不论是你还是咱们社里,都能松口气。”
“那我明天进山一趟,”李龙说道,“去清点一下,算一算抬把子的数量大概哪天能够,从山里回来我就能确定具体的拉运时间。”
“行。”李向前点点头,“别忘了抽空去感谢一下马干事,给人家送点东西。买东西的钱到时候到社里来报销。”
“好的好的,这事呆会我就办。”
运输的事情商量完了,李龙就出了供销社来的百货大楼,买了一兜子吃的用的然后去县委大院,把马晓燕叫出来,把这兜子东西送给她。
通过这几次进山,李龙现马晓燕的家庭情况一般,与其送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不如直接送这些生活里能用到的实在东西。
果然,看到李龙送的这些东西,马晓燕还挺开心的。其实大家彼此都知道,采访上报纸这件事情是双赢的。李龙李向前他们得到了实惠,领导关注,单位出名,马晓燕也是一样的。
这么好的素材,能上自治区日报和州日报,马晓燕自己也能得到表彰和奖励。
这年头往各个等级的新闻媒体上上稿都是有奖励的,不光有现金奖励,在升职评职称方面也会有加分。
所以马晓燕也会和李龙他们拉近关系。在她看来,李龙就是个素材宝库。和李龙搞好关系,每年在自治区级别的报纸上上一两篇是没问题的。
这边送完之后,李龙就回到了大院子,继续折腾那些药材。
甘草锁阳党参,这些药材也不是收上来就能用,和贝母一样,同样需要清理清洗。贾天龙说他把这批贝母走后,过几天就会过来拉运其他药材,李龙是想等着他来之前就把这些东西收拾好。
和贝母相比,这几种药材的数量不是特别大,但那也只是相对而言。
几种药材加一起有个几百公斤,林林总总的也值个几几千块钱。
不是小数目。
李龙也没有因为卖贝母一下赚了好几万,就看不上这几千块钱。
他是从苦日子过来的,几千块钱对于普通人来说,那就是一笔巨款,对他来说也不是小钱。
李龙在院子里洗着药材,顺便看着明明昊昊,杨大姐收拾着院子和屋子,把一些被褥拿出来晒上,然后去买菜,准备做饭。
有李龙在的时候,杨大姐会更自由一点,去市场里转一转,上一趟乌伊南路的小院,出趟门就能现一些新鲜事。
回来的时候杨大姐就给李龙说:
“我在市场里,看到那个收购站跟前,又有人和收东西的吵架了。说他们收的东西价格不对,比咱们这个收购站的价格要低得多。
那个收东西的就说东西不一样,价格肯定也不一样。卖东西的就骂他们奸商,结果就吵起来了。”
李龙笑了笑,没说什么。
这玩意儿有竞争,肯定就有比较。顾博远在这方面情商还是高的。再说了,本身上过大学,阅历也丰富,不会主动去和人吵,讲道理肯定能把那些人说过、说懂、说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