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小说

秋天小说>激情年代:开局成为七级工程师 > 第二百四十六章 该造中档汽车了(第2页)

第二百四十六章 该造中档汽车了(第2页)

同一时刻,巴西贫民窟一间铁皮屋里,少年对着破碎的留声机说话:“妈妈,我考上技校了。”片刻后,机器转动,唱针落下,传出一段几十年前录制的葡萄牙语童谣??正是他母亲生前最爱哼的那首。

而在乌鲁木齐一所小学音乐课上,孩子们齐声唱起《小铜铃》。歌声结束刹那,教室吊灯忽明忽暗,广播系统突然插播一段女声:“宝贝们,老师也在听哦。”那是三年前因地震殉职的前任音乐教师的声音,语音样本早已删除,无人知晓如何重现。

更令人震惊的是南极科考站。一名研究员在深夜整理地质样本时,无意间对着麦克风说了句玩笑话:“要是地底下真有人回我就好了。”五分钟后,所有仪器同时报警,地下传来清晰回应??用的是1952年边疆战地医院通用的加密语音协议,内容为:“收到。继续前行。”

消息迅速扩散。

媒体称其为“集体幻觉”,政府封锁相关数据,科技公司试图复制却屡屡失败。唯有普通人知道真相:只要你真心说出一句话,这个世界就会还你一个回声。

谭明远没有关注外界喧嚣。他每天做的事很简单:接收、编码、注入。来自非洲难民camps的祈祷,北欧渔村老人的睡前故事,太平洋岛国孩童的笑声……所有声音都被转化为特定频率脉冲,送入地壳深层。他不再追求“还原原声”,因为他明白,真正的倾听,从来不是复刻,而是**确认存在**。

有一天清晨,他发现工作站外站着一个人影。

是个年轻女子,披着藏青色斗篷,左耳戴着一枚贝壳状助听器。她没说话,只是从背包里取出一台老式卡带录音机,放在石台上,按下播放键。

里面传出一个稚嫩的女孩声:“爸爸,今天我学会写‘爱’字了。”

接着是另一个声音,苍老而疲惫:“丫头,爸爸对不起你,不能陪你长大……但我一直在听。”

谭明远认出了那段录音??这是“声种计划”早期实验档案中的失踪样本,编号L-093,记录于1964年青海戈壁基地。录音者是一名参与绝密项目的工程师,在项目终止当天录下遗言,随后失踪。官方记录称其死于辐射事故,家属从未收到任何音频副本。

“你是他女儿?”谭明远问。

女子点头,眼里有泪光:“我叫林昭南。我妈直到去世都不知道这盘带子的存在。直到上周,我家老收音机半夜自己响了,播的就是这段话。”

她望着裂谷方向:“我本不信鬼神,可当我听到爸爸声音那一刻,我知道,这不是奇迹,是**应答**。”

谭明远默默接过录音机,检查接口。设备完好,但磁带已磨损严重,最多还能播放三次。

“你想让它永远存在吗?”他问。

“想。”她坚定地说,“不止为我,也为所有等不到告别的亲人。”

谭明远点点头,将磁带接入塔台主控系统。经过三小时精密扫描与神经网络重建,原始音频被完整提取,并编码成一组可在晶体结构中稳定存储的量子态信息。随后,他取出一小块新生成的心核碎片,将其置入特制模具,注入能量流。

两个小时后,一块全新的晶体诞生了。表面泛着珍珠光泽,内部隐约可见波纹流转,宛如封存了一段跳动的记忆。

他把晶体交给林昭南:“拿着它。无论你在哪,只要对它说一句‘爸爸,我在这里’,它就会回应你。”

女子双手颤抖地接过,贴在胸口,久久不语。

临走前,她回头问:“你会一直守在这里吗?”

谭明远望向远方雪山,轻声道:“我会守到没人需要再说‘请听见我’为止。”

她笑了,转身离去,身影渐渐融入晨雾。

那天夜里,谭明远做了个梦。

梦里他回到了皖南山村,院子里那口老井边坐着母亲,正轻轻摇着蒲扇。收音机放在膝上,播放着一首陌生的歌。旋律温柔,歌词听不清,但每一个音符都让他心头一颤。

他走近问:“妈,这是什么曲子?”

母亲抬头看他,眼神清明:“是你爸写的,叫《听见》。他说,如果有一天全世界都安静了,这首歌还会继续唱下去。”

他蹲下身,握住母亲的手:“爸……他还好吗?”

母亲微笑:“他很好。他说谢谢你,终于替他完成了那句没说出口的话。”

他想追问,可井水忽然泛起涟漪,一圈圈扩散开来,水中倒影不再是自己,而是一张张陌生又熟悉的面孔??有穿军装的女兵、戴眼镜的老教授、抱着孩子的母亲、拄拐的老人……他们都不说话,只是静静看着他,眼中含笑。

然后,所有人的嘴唇同时开合,合成一句跨越时空的低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