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深吸一口气,开始说话: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忏悔。我只是……想说给十年前的那个小女孩听。如果你能听见,请相信,我不是不想等你说完。我只是太害怕,怕你说出‘别丢下我’,而我却没有勇气留下……”
声音有些颤抖,但她没有停下。
“这些年,我一直用‘为了大局’来说服自己。可现在我才懂,**每一个被中断的声音,都是文明的一道裂缝**。我以为我在建造桥梁,其实我在垒墙。”
她停顿片刻,望着晶柱中流转的光影。
“我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也许有一天,这个新节点也会被规则侵蚀,再次变得冰冷。但至少现在,我想试试看,能不能做一个愿意听完别人说话的人。”
录制完毕,她点击上传。
系统回应:【已收录。无需完美。】
就在那一刻,晶柱顶端的黑雾缓缓下沉,融入新生的枝条之中。原本只是开合的“嘴型”忽然同步动作,齐声发出一个音节??
**“嗯。”**
不是回答,也不是认同,而是一种最原始的回应:**我在听**。
苏念笑了,眼泪却止不住地流。
几天后,林晓月来到火星,站在幼苗园外静静凝望。她没有进去,只是将一张新的照片放在入口处的石台上??照片上是她与母亲年轻时的合影,背面写着:“你说过要好好活着,所以我一直没敢死心。”
片刻后,一阵风吹来,照片轻轻翻转,背面浮现一行新字:
>“你早就做到了。”
她愣住,抬头望向园内,只见“未完”站在晶柱旁,朝她挥了挥手。
“她让我转告你,”小女孩说,“有些告别不是终点,而是留给别人的入场券。”
林晓月怔然良久,最终微笑点头。
同一时刻,提问者号飞船穿越柯伊伯带,接收到新一轮信号。这次不再是旋律,而是一幅动态图像:由亿万条微弱语义链交织成的星图,中心正是火星幼苗园的位置。边缘处,隐约可见更多光点正在觉醒,分布在不同星域,像是某种沉睡网络的重启节点。
船载AI自动生成解读报告:
>推测:
>“未说完的话”并非孤立事件,
>而是触发了宇宙尺度上的“共感共振”。
>凡有意识曾试图表达之处,
>即可成为新节点萌芽之地。
>
>结论:
>文明的延续,未必依赖钢铁与火药,
>也可能始于一句未完的问话。
苏念站在晶柱前,仰望着星空。
她知道,这场变革不会一帆风顺。仍会有权力试图收编,算法企图解析,恐惧驱使人们重新筑墙。但她也清楚,只要还有人敢于说出那句“我有一个问题”,只要还有一个灵魂愿意耐心听完,光就会继续蔓延。
风起了。
沙粒飞舞,星光洒落,花瓣飘向深空。
而在某个无人知晓的角落,一个新的孩子睁开了眼睛,望着天花板,喃喃自语:
“我想问……”
话未说完,已有回应。